医院启动“先天性结构畸形国家救助项目”
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是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助力健康扶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全面加强出生缺陷防治,落实健康扶贫三年攻坚行动任务,让更多贫困患儿收益,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决定自年起在全国全面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
医院(医院)郑州院区为我省“先天性结构畸形国家救助项目”定点医疗机构之一。
肢体功能重建科主要承担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的救助,救助疾病范围包括:
1、髋先天性变形
2、马蹄内翻足
3、手先天性变形
4、膝先天性变形
5、多指(趾)
6、并指(趾)
7、膝先天性畸形
8、骨软骨发育不良,伴有管状骨和脊柱的发育缺陷
救助对象及补助标准
河南地区计划救助人。
(一)救助对象。
获得救助的患病儿童需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1.临床诊断患有肌肉骨骼系统先天性畸形(具体疾病见下表)。
2.年龄为0-18周岁(含18周岁)的城乡患病儿童。
3.家庭经济困难,能够提供村(居)委会开具的贫困证明。
4.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因先天骨关节畸形疾病,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后,可申请救助。
5.医疗费用自付部分大于等于0元(含0元)。
(二)补助标准。
对年1月1日(含1月1日)之后,患病儿童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产生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依据患儿医疗费用自付情况,一次性提供0元至00元医疗补助金。每位患儿具体补助标准如下:
1.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0元(含0元)、小于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0元。
2.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元(含元)、小于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元。
3.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元(含元)、小于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元。
4.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元(含元)、小于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为元。
5.家庭自付部分大于等于00元的,医疗费用补助标准均为00元。
(三)医疗费用补助范围。
符合救助条件的患病儿童发生下列医疗费用可获得补助:药费、床位费、诊查费、检查费、放射费、检验费、治疗费、手术费、输血费、护理费、材料费、输氧费等。
对同一患儿同一疾病分次申请救助的,或同一患儿不同疾病分别申请救助的,只资助一次。
救助及流程
1.提出申请:
在项目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断、手术、治疗和康复后,患儿法定监护人提出医疗费用救助申请,填写《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个人申请表》交至就诊的定点医疗机构,并按《申请表》要求提供下列相关材料:
①身份证明材料。证明申请人与其法定监护人关系的户口簿和身份证复印件,或者其他证明监护关系的材料原件。
②疾病和治疗证明材料。定点医疗机构出具的患儿病情诊断证明、门(急)诊记录、住院首页及病历、出院记录、相关医学影像资料报告单原件(医院公章的复印件)。
③经济状况证明。村(居)委会出具的家庭经济贫困证明材料原件。
2.定点医疗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并上报省级项目管理机构复审,项目基金会对报送材料进行复核。
3.基金会对患儿所有资料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按照项目规定确定医疗费用补助金额,向受助患儿或其监护人银行账户拨付相应救助金。
肢体功能重建科简介
肢体功能重建科:致力于肢体畸形矫正、残缺修复与功能重建,目前是河南省唯一的以“肢体功能重建”命名的科室。
因为外伤或者先后天因素导致的四肢畸形、伤残或者缺失,会影响到肢体功能的正常发挥,如下肢跛行甚至不能行走,上肢活动受限、手不能抓握等。通过外科手术的方法进行畸形矫正、修复残缺的肢体,从而重新建立肢体的功能,就是肢体功能重建。
科室以骨外固定技术为主,结合显微外科技术、内固定技术、微创截骨矫形技术、软组织平衡技术等综合措施,专注于治疗四肢创伤后复杂后遗症、四肢及足踝部先后天复杂畸形等应用常规方法不能有效治疗的疾病。
专家简介杜志军,副主任医师,医院(医院)郑州院区肢体功能重建科主任。专注于治疗骨折不愈合、感染性骨缺损、四肢与足踝部先后天复杂畸形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先天性腓骨缺如等罕见病;在矫正四肢及足踝部先后天复杂畸形(如O形腿、X形腿、马蹄内翻足、高弓足等)、肢体短缩、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先天性腓骨缺如、先天性尺骨缺如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传统手术切口瘢痕纵行大切口易发生皮肤边缘坏死感染微创横行小切口治疗跟腱断裂切口和皮纹一致,愈合后瘢痕不明显。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肢体功能重建专家会诊预约绿色通道。
医院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