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内翻是小儿脑瘫症状中的一种,它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因此,患者们在平时要尽量选择平底鞋、宽松的鞋子来缓解疾病的发展,并积极配合专业治疗,如果不接受治疗轻者影响生活,严重的可能会导致无法生活自理,那么,导致孩子足内翻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不正确姿势。很多妈妈们都喜欢把孩子放在推车里,却不知道当宝宝坐在推车里时,他的腿由于骨头没有发育完全一般都是保持着膝盖向外翻的姿势。事实上很多小孩出现足外翻、膝关节外翻都是这种情况造成的。
2、营养不良。可能是因为缺钙,也可能是不良的习惯造成的。宝宝睡觉时可以考虑用宽点的带子绑住或者家长辛苦点用手将宝宝的膝盖合并捏住;这样比较能把握好分寸。
3、遗传因素。足外翻畸形的发生与先天性因素有关,约一半病例有遗传因素。第1跖骨内翻是畸形的主要原因。临床所见不少患者第1楔骨呈内侧窄的楔形,致使跖趾关节向内倾斜。显然是足外翻纠正后,拇伸肌、拇屈肌的弓弦状作用减少,以及内收肌移至第1跖骨的影响。同时,足外翻后,肌肉的弓弦状作用,必产生推跖骨向内翻的力量。
4、腿部疲劳。与长久站立、行走时间过长,负重过度有密切关系。一旦被诊断为足外翻,如果不接受治疗是不能够完全恢复的,虽然穿平底鞋、宽鞋能够缓解疾病的发展,千万不要等到疾病出现胼胝,并趾,畸形、足部疼痛时,才想去看这是错误的。
5、鞋子不适。是足外翻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尖头鞋的前部为三角形,王跟站立时,足前部被塞入一窄小的三角形区域内,坚硬的鞋面迫使拇趾外翻并略外旋,小趾内翻略内旋,中间3趾近端趾间关节强度屈曲,跖趾关节和远端趾间关节过度伸直。
足内翻的康复训练
1.主动运动:若患儿具有步行能力,治疗者可让其在呈凹面的两条三角形长木板行走,可使患儿的足内翻得到纠正;治疗者控制患儿呈蹲位,玩玩具,治疗者将其双足固定于外展、外旋位,患儿的体重会抑制足内翻。
2.被动运动:患儿取仰卧位,治疗者将患儿的下肢外展、外旋后,托住患儿足底部向前、向外牵拉距小腿关节周围肌肉,并反复活动距小腿关节,扩大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最大阻力的方向即为牵拉的方向。牵拉过程中不可过度用力,防止肌腱的拉伤。
温馨提示:每个孩子症状不同训练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要找适合孩子的训练方法不可盲目训练加入我们康复训练课堂免费学习家庭训练
本文整理来源于网络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