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是一种以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可发于任何年龄。目前骨松症患病率逐年上升,已位居常见慢性病的第5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绝经后骨质疏松症(Ⅰ型)、老年性骨质疏松症(Ⅱ型)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包括青少年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一般发生在女性绝经后5~10年内;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后发生的骨质疏松;特发性骨质疏松症主要发生在青少年,病因未明。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任何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和(或)药物及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目前临床上常用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康复锻炼和生物物理学干预等,其中药物治疗包括基础治疗(钙剂、维生素D等)、抗骨吸收、促骨形成等。在抗骨吸收药物中,利塞膦酸钠做为新一代口服双膦酸盐临床应用最为广泛。有研究统计,通过对不同学科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的一般情况、药物治疗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分析,入选病例例,研究表明骨质疏松原发病就诊率低,仅为8.0%,一般与多种疾病共存时发现,治疗欠规范,各科室治疗重点及方法不同。各科医生对于基础药物治疗方面均重视不够,尤其是外科医生,规范的抗骨质疏松治疗需多学科合作。本期8月19日晚19:00-20:30博骨通今安然如固——骨质疏松线上专题会如约而至,直播主题是多学科话骨松—骨松的诊断与防治策略。本期邀请到骨科、脊柱外科、骨松科和关节外科多专家就临床实际病例,对骨质疏松症的防治原则、老年髋部骨折的治与防、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VertebralCompressionFractures,OVCFs)的诊断与阶梯治疗等方面进行研讨。我们热切地邀请广大骨科医生一起观看学习,期盼您一如既往的支持,带来您宝贵的经验和观点、交流互动!也希望能引发您的思考,共同提高诊疗水平,共同推进医学发展!
长按或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fl/17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