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萌,娄燕,王鑫,程书欢,程亚颖。
医院
摘自《重庆医学》年第5期
病史
患儿,男,18月龄时因发现发育落后13个月来就诊。
患儿生后3个月抬头,7个月独坐,12个月会爬,15个月能扶站,18个月可扶走不能独走,与人无眼神交流,无自主语言,喜转圈、拍手,不能执行指令,不喜人抱,多动、注意力不集中,时有攻击行为如咬人、打人、扔东西,时有长时间独自发笑。患儿生后5个月开始出现生长缓慢,身材矮小,身长、体质量、头围均在同年龄同性别第三百分位值以下。患儿乳牙萌出早,4个月出牙,14个月乳牙萌出16颗,18个月20颗乳牙。患儿同时有听力障碍、便秘、右侧腹股沟斜疝、隐睾,易反复患呼吸道感染。
患儿系第2胎第2产,足月顺产,出生体质量3.0kg,生后无窒息。
父母非近亲结婚,父母及姐姐均身体健康。否认遗传病家族史。
入院查体
消瘦体形,身高74cm,体质量8.8kg,前额突出,发际线高,面部狭长,上唇薄,双手明显小于同龄儿,双侧阴囊内未触及睾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征均阴性。
辅助检查
血氨、乳酸、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维生素D均正常;
血尿代谢筛查未见异常;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7.15ng/mL
(参考值:60~ng/mL);
听力测试显示左耳能听到的最小分贝数为90分贝,右耳为40~60分贝;
头颅MRI未见异常;
颞骨CT平扫内耳、中耳、外耳道均未见异常;
心脏超声未见异常;
18月龄Gesell测试结果DQ值:
粗动作67、细动作67、应物能70、言语能73、应人能80,均落后于同龄儿。
由患儿母亲填写孤独症行为评定量表(ABC量表)进行评测得分为65分。
基因检测
采用第二代DNA测序技术(NGS)对患儿血液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并用第一代DNA测序技术(Sanger法)对患儿及其父母的血液样本进行验证。
患儿20号染色体上的ADNP基因(NM_,定位于染色体20q)的第5个外显子的第号位核苷酸重复出现一个碱基A(c.dupA),之后的三联密码子阅读框发生改变,属于杂合移码突变,使64号位上的氨基酸由苏氨酸变为天冬氨酸(p.T64Nfs*35),蛋白质功能发生改变。其父母未携带该突变,该患儿为新生突变(图1),预测为致病突变。
最终诊断
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
文献复习
以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Helsmoortel-VanderAaSyndrome)和ADNP基因突变(MutationinADNPgene)作为关键词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范围年1月1日至今,万方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未检索到相关文献,PubMed数据库共检索到相关文献22篇,显示详细报道该病特征的病例有17例,均为儿童患者。表1总结了包括本例病例在内的18例病例的临床特征。
运动、语言发育障碍、ID与ASD几乎见于所有的病例(所占比例分别为94%、94%、%和94%)。其中仅有年加拿大报道的1例12岁男孩没有表现出ASD。行为问题也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特点(所占比例为79%)。18例患者的生理特点复杂多样,各不相同,其中突出的前额、高发际线和薄上唇是最常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82%、92%和94%)。手部畸形所占比例为79%,常见表现为先天性指/趾侧弯、多指/趾、突出的指尖关节、小而细的手指。78%的患者有胃肠道问题,主要表现为胃食管反流、便秘或呕吐。除表1所示特点外,身材矮小、小头畸形、腹股沟疝、隐睾、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也见于单个病例。
讨论
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是年由比利时的遗传学家Helsmoortel等人总结了10例ASD患者同时具有其他共同特征如:ID、外貌畸形、肌张力低下、视力障碍等,发现这些患者有共同的致病基因ADNP基因突变,也称之为ADNP综合征。之后陆续有国外学者报道此病例并总结其临床特征及遗传学分析。本病的共同表现是ID和ASD,外貌畸形则各有特点,其中突出的前额、高发际线、上唇薄最多见,宽鼻梁、眼部异常、手畸形在外貌畸形中亦较多见。此外还有行为情绪问题、喂养问题、反复感染、胃肠道问题等。年的一项研究发现,81%的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患儿有乳牙萌出早,大多数孩子1周岁时乳牙几乎长齐。这一特征不发生任何其他已知的综合征,可以作为本病一种独特标志有助于早期诊断。
本例患儿有此病共同的表现:运动、语言和智力发育障碍,疑似ASD,患儿未满2周岁已表现出与人交往能力障碍和重复刻板的行为等典型ASD表现。有乳牙萌出早这一特征性的表现。同时患儿也有突出的前额、高发际线、上唇薄、手小的外貌特点。此外,患儿还有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攻击行为等行为问题;便秘,反复感染、身材矮小这些特点亦为此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在已报道的病例中较少见的腹股沟疝、隐睾、听力障碍,本例患儿亦有此类表现。除上述特征外,本例患儿还存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growthfactor,IGF)水平减低在已往的病例报道中未提及。IGF减低可能为患儿身材矮小的原因,但鉴于已报道的病例虽有身材矮小的特征,但未提及是否为IGF缺乏所致,还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ADNP是一种功能活性依赖神经保护蛋白,最早由以色列的Gozes教授在年报道,由神经胶质细胞分泌,可调节血管活性肠肽的活性。研究认为ADNP有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在海马、小脑和大脑皮质中有较高表达,能增加大脑皮质星型胶质细胞VIP的活性。ADNP包括:(1)一个8-氨基酸的多肽序列(eightaminoacidpeptidesequence)被称为NAP(NAPVSIPQ);(2)一个谷氧还蛋白活性位点;(3)一个经典的锌指结构(9锌指结构)。编码ADNP的基因定位于染色体20q12–13.2(chr.20:49,,–49,,),基因结构跨越40个碱基,包含5个外显子和4个内含子。以往病例报道的基因突变集中在第4和第5个外显子上,本病例突变在第5个外显子上。
GOZES教授的团队年研究表明,ADNP对哺乳动物大脑的形成至关重要,对正常认知功能起重要作用;而被敲除ADNP基因的小鼠在胚胎神经管闭合时期即死亡。ADNP基因完全缺失的病例是没有报道的。年克罗地亚报道了1例13周的胎儿因超声发现发育畸形,终止妊娠并尸检,染色体微阵列检测发现ADNP基因的完全缺失,该研究认为胎儿超声发现侧脑室发育不良可能由于ADNP基因表达受到干扰所致,可作为早期发现本病的影像学标志。日本的病例产前超声检查亦发现有脑室扩大。以上的研究均为产前早期发现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提供了思路。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年GOZES教授的团队研究发现,NAP作为ADNP的活性片段,经过预处理可减少ADNP基因杂合突变的小鼠tau蛋白过度磷酸化,起到了神经保护作用。Davunetide是NAP的药物名称,可用于治疗多种选择性神经疾病。该药已进入第二阶段甚至第三阶段临床试验,似乎耐受性良好,没有明显的副作用。Gozes教授团队的研究也给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
ADNP基因具有高度保守性,但是由于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的临床异质性,即使同一基因相同位点的突变临床表型也不完全相同。我们的病例为国内报道的第1例,具有本病特征性的表现,也发现了与以往所有报道病例不同的特征,为拓宽Helsmoortel-VanderAa综合征表型谱提供了临床资料,对研究基因型-表型相关性有着重要意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