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门诊经常会遇到一对夫妻,拿着精子检查报告问:“怎么用药来降低精子畸形率?”仔细一问才知道是反复自然流产的患者,有的是2次,有的甚至达到6次,大多数还是妊娠早期(3个月以内)胚胎停止发育的。男方的精子报告显示精子畸形率达到95%以上,甚至更高。因此,很多患者自然而然的把两者联系到一起。
精子畸形也叫畸形精子,是指头、颈、尾的形态变异,头部畸形有圆形、巨大头、无定形、双头、顶体缺失等;颈部和中段畸形有体部弯曲、非对称性插入、粗、细等;尾部畸形有卷尾、双尾、缺尾等。尾部畸形和颈部畸形的精子运动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基本不能正常顺利通过阴道、子宫颈口等受精前的种种障碍。而头部畸形的精子或丧失受精能力,或受精后由于头部遗传信息的异常而不能形成正常发育的受精卵。
优胜劣汰指生物在生存竞争中适应力强的保存下来,适应力差的被淘汰,这是达尔文进化论的一个基本论点。这一自然规律同样适用于胚胎形成的过程。
因此,畸形精子率过高只会引起怀孕几率降低,导致男性不育症,而与怀孕后流产无关。
那么自然流产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以下关于自然流产做一详细介绍。
一、概念
自然状态(非人为目的造成)发生的流产称为自然流产。在所有临床确认的妊娠中,自然流产的发生率约为15%。发生在12周以前的流产定义为早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的流产定义为晚期流产。自然流产连续发生3次或者3次以上,且发生时间在怀孕3个月以内,称为反复性早期自然流产,即习惯性流产(RSA)。
二、发病原因
1.遗传因素
染色体异常所导致的习惯性流产约占总数的5%,80%的自然流产发生在妊娠12周之前,其中70%的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诸多的文献报道表明,染色体异常与习惯性流产关系密切。
染色体异常有结构异常和数量异常两种,其中结构异常主要包括缺失、易位、倒位和重复4种,易位和倒位在RSA的相关报道中最为常见。易位主要包括平衡易位与罗伯逊易位。根据遗传规律,平衡易位携带者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可形成18种配子,与正常配子结合后形成18种合子,其中仅1种正常,1种为平衡易位携带者,其余均为异常而导致流产、死胎或畸形儿的出生。
2.子宫因素
解剖异常
女性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子宫畸形、宫腔粘连、宫颈机能不全、子宫肌瘤等。其导致习惯性流产的机理为:
①供血不足:如双子宫、单角子宫,仅有一侧血管供血,妊娠后蜕膜形成不良,影响胎儿发育成长而流产。有的发育异常的子宫,如纵隔子宫,若受精卵着床于纵隔处,纵隔粘膜血管形成差,供给胚胎血液不足而致流产。
②宫腔狭小:发育不良的子宫宫腔狭小,妊娠后宫腔压力大,易发生中孕期流产及早产,如单角子宫。
③宫颈机能不全:发育异常的子宫,同时宫颈发育也不良。若宫颈肌肉组织与结缔组织比例失衡,易发生中孕期反复流产,如双角子宫。
子宫内膜过薄
子宫内膜是胚胎种植场所,在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IVF-ET)治疗过程中,大量临床研究认为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在8—12mm时,有较高的妊娠率;而在内膜8mmspan=时,可影响胚泡在子宫内膜着床和发育,极少见临床妊娠。
3.内分泌因素
人体正常的内分泌系统关系着胚胎的着床、发育直至分娩。任何一个环节的失常都有可能使胎儿的发育中断。黄体功能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或低下、泌乳素升高、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往往可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从而使妊娠黄体功能异常,引起孕妇流产。
4.病原体感染
目前临床上常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