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写过肩肘及前臂的后遗症,接下来是腕及手部。
手部的后遗症通常分为2类,第一种垂腕垂指畸形,主要见于产瘫2型(C5-7损伤)的患儿,其屈腕屈指正常。第二种继发于全臂丛型(产瘫4型),当C5-7(肩肘功能)不同功能程度恢复后,但是C8-T1呈明显障碍,表现为1-5指微屈指,力弱,拇指不能掌侧外展,严重的话腕以下功能几乎无明显动作。
对于第一种垂腕垂指畸形,需要配一个腕托夜间佩戴,支具伸腕即可,不需要伸掌指关节,腕托可以预防伸肌腱过度拉长,还可以避免大脑伸腕运动功能被重塑,起到一个外在夹板的作用。
(该患儿屈肘有恢复,伴垂腕,我们给予伸肘+伸腕支具夜间佩戴)
如果患儿三岁后还不能伸腕,可以佩戴一个动力型伸腕支具,白天累积练习至少半小时,戴了这个支具伸腕伸指位练习屈指动作,有些患儿练着练着腕指可以伸起来,如不能,后期也可以行伸腕伸指功能重建术。
对于第二种4型患儿仅有轻微屈指动作的手功能康复,我们可以进行手部的感官训练,多触摸各种材料。还需加强手部的运动功能,多进行各种形状玩具的抓握,根据拇、示指张合的程度,来选择一些物件,小到纸片练侧捏,大到积木等练对捏或三指捏。平时多和好手配合一起完成一些生活中洗洗搓搓的任务。康复是要渗透到生活中去,让孩子用这只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不管是患手独立操作,还是协助好手完成,大脑会自动琢磨形成一套补偿策略,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孩子遗有臂丛的症状但是仍然可以出色的完成日常生活任务。如果伴垂腕的,等到孩子大了,只要屈指有恢复,还是可以行肌腱移位或腕关节融合等外科手术来改善伸腕功能。
另外产瘫患儿到了后期有些还会合并腕关节尺偏,尤其是屈指屈腕活动的时候,尺偏会更明显。研究表明,患儿的尺骨偏位与主动和被动前臂旋前功能受损有关,临床表现为明显尺偏腕关节的产瘫患儿均有放射学上可见的尺头发育不全、远端尺骨过度生长或尺骨缩短、或不同程度的下尺桡关节半脱位等。对于这种腕关节尺偏现象,同样可以尽早佩戴腕托支具矫正,如若不能恢复,后期可行外科手术。
最后总结下,产瘫手部康复的重点应该放在手部的感觉训练和屈指抓握手功能训练上,对于腕关节的垂腕或者尺偏及早佩戴静态或动力型支具,如一直不改善,后期可以通过肌腱转移等功能重建术来矫正这些畸形,在更严重的情况下,腕关节融合也是另一种选择。
手康复打赏是最大的动力,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