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全面二孩政策宣布以来,不少生育年龄稍大的“70后”夫妇想搭上这趟“末班车”,医院咨询体检。医院也瞄准了这块“蛋糕”,筹备增加病床,开设二孩咨询门诊。这不,近日,就有一名50岁的中年妇女来到省妇幼保健院咨询生二孩的问题,而她的女儿已经20多岁,上大学了。
◆◆医院了解到,医院门诊咨询量大增,高龄妇女(35岁以上)咨询占了近半。
医院开设的二孩门诊前,咨询者络绎不绝。
医院出招开设二孩咨询门诊“我今年40岁了,如果要怀二孩要做哪些检查?”“我剖宫产已经7年了,还适合生二孩吗?”昨日,省妇保二孩咨询门诊前台被育龄妇女围得水泄不通。据医院医生介绍,像这样类似的问题她们每天都要回答数百次。
“自从二孩政策宣布后,医院挂号咨询的育龄妇女特别多,约两成属于计划二孩人群。”医生称,以前咨询者主要是年轻夫妻,而现在,咨询者很多是高龄妇女,大约占了40%-50%,咨询的问题包括生二孩孕前要做哪些检查、何时取环比较好、卵巢功能是否衰退等。“以前都是到妇科咨询,现在咨询二孩的人越来越多,医院每天安排三位专家坐诊,为准备生二孩的妇女提供服务。”省妇保医务科张科长说。
为抢占二孩这块“蛋糕”,医院都做了功课,增加产科床位周转速度等。政策放开,医院产科是否会出现“一床难求”?张科长说,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二孩生育高峰,医院让住院部专家前移到门诊,一些住院手术也放到门诊来做,扩大妇产科床位。
2孩子医院咨询生二孩据医院妇科医生介绍,前来咨询二孩生育的人多为“70后”,但也有“60后”的身影。省妇保产前诊断中心主任刘艳秋介绍,咨询者有四十七八岁的妇女,最大的有一名50岁,小孩已经20多岁了,还过来询问她能不能生二孩。据介绍,这名中年妇女的女儿已经上大学了,全面二孩政策放开后,她很羡慕周边那些30多岁准备要二孩的人。因为她还没有绝经,身体还可以,医院咨询并做相关体检。
48岁的李女士说,她儿子已经参加工作了,自己特别想生个女儿当贴心“小棉袄”。“以前政策不允许,怕工作编制丢掉,现在二孩政策放开了,于是开始想再生一个。”李女士说,她年龄确实太大了,自己也很纠结,医院咨询检查也没事先告诉丈夫和小孩。
3想要生二孩超40岁男士别羞于检查精液政策放开了,却不一定是你想生就能生。对于女性来说,年龄是个槛,超过35岁就算高龄产妇,年龄越大,生育风险越大。虽然男性并不承担分娩任务,但优生优育理念深入人心。特别是40岁以上的男人,精子质量是否够活跃,成为困扰男性的一个现实问题。
“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男性特别是40岁以上的,医院做精液分析。”南大二附院妇产科主任谭布珍说,很多检查者是生下一胎后,从来没做过精液检查,这段时间检查者都是有意向生二孩的。“很多40岁以上的男性精子不够活跃,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达标。”专家呼吁,生小孩不是女性一方的事,如果有生二孩意愿,男性千万不要爱面子,羞于做精子检查。
受环境污染、食品安全、抽烟喝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影响,男性精子质量逐年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记者从江西省人类精子库了解到,从近几年来的志愿者精液分析参数数据来看,男性精子质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另据中国人口协会年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查”也显示,我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了2.5%。辅助生殖科相关专家表示,江西不孕不育率近年来也呈上升趋势。平均8~0对育龄夫妇中,就有一对面临生育方面的问题。
你适合生二孩么?听听专家怎么说!二孩放开后,许多有生育二孩意愿的高龄妈妈都有这样的顾虑:自己的身体条件还能不能再孕育第二个宝宝?对此,省妇保刘艳秋等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超过多少岁最好不要生二孩?
从优生学上讲,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5-28岁。35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卵子老化,容易造成死胎、死产或畸形,新生儿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生率也会增高。高龄孕妇还容易得妊娠期高血压和妊娠期糖尿病,因此,年龄越大风险越高。
专家说,生育小孩没有年龄限制,只有适合不适合。高龄妇女想生二孩,要提前进行全面检查。从确诊怀孕开始,每半月检查一次,并要特别注意血压和尿的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自第3个月起,每周检查一次,发现胎位异常,应请医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矫正。
2.哪些人群不适合生二孩?
人类有两个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若RH血型是阴性,也就是常说的熊猫血型,发生新生儿溶血的几率会大大增加,建议不要生二孩。还有父亲或母亲有遗传性痉挛性截瘫等显性遗传病,或者母亲携带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等连锁隐性遗传病,也不可生育二孩。
3.二胎一定比一胎顺利?
有人说生二胎比一胎容易,专家表示“不一定”,虽然二胎产程快,但并发症比一胎高发。随着女性生二孩年龄增大,体力、生产时耐受力都减弱,高龄孕妇的骨盆比较坚硬、韧带和软产道组织弹性较小、子宫平滑肌的缩复能力降低,容易造成产后出血及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多发。甚至难产、胎儿产伤和窒息。
医院统计,江西产妇剖宫产比例达到四到五成,如果头胎是剖宫产,二胎瘢痕处妊娠的比例较高,分娩风险会更大。
别急着生二孩,先看看这个!一、生了孩子,你就不能“退货”
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父母是孩子永不退休的班主任,怀有对孩子一生的责任。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孩子的命运掌握在家长手上。无论父母事业上多么成功,也抵不了教育孩子的失败。把天才培养成庸才,是对家庭和人类文明最大的犯罪。由于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我们大概连改错的机会也没有,连补偿的机会也没有,所以我们只有把这个唯一的孩子教育成功了,这几乎就是家庭最重要的成功,也是你一生最重要的成功。
二、别错过孩子发展的关键期
发展的关键期:是指人类的某种行为、技能和知识的掌握,在某个时期发展最快,最容易受影响。
如果在发展关键期对孩子施以正确的教育,他学习起来既快又好,往往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旦错过关键期,学习就需要花费几倍的努力才能弥补,甚至将永远无法弥补。
.你了解多少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比如:
★学习咀嚼关键期(6个月)。
★秩序规范关键期(2.5—6岁)。儿童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形成的性格、行为、习惯往往到长大也不会改变。“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语言发展关键期(3—6岁)。
★想像力发展关键期(2—8岁)。
★文化敏感期(6—0岁):这个时期的许多孩子,非常好奇,爱动脑筋,问题特别多。应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
★黄金阅读期(8—4岁):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的科学阅读指导和大量阅读,将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难以弥补的缺憾。
★独立关键期(2—5岁):这一段抓不好,孩子将永远长不大。
2.重新认识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
母性之爱和父性之爱,孩子都需要,只是每一阶段分工不同、主次不同。
母性之爱:德行礼仪、品格气质。母亲在孩子的婴幼、少儿阶段影响巨大。
父性之爱:方向性引领和理性作为。伟大的父亲,一定是孩子的引路人、思想的奠基人。
规律:孩子成长需要的母性之爱呈递减趋势,父性之爱呈递增趋势。
婴幼儿阶段:母性之爱80%,父性之爱20%
小学低年级:母性之爱70%,父性之爱30%
小学中年级:母性之爱60%,父性之爱40%
小学高年级:母性之爱50%,父性之爱50%
初中阶段:母性之爱40%,父性之爱60%
中小学衔接阶段是孩子成长的浪漫阶段的结束和精确阶段的开始;是由母爱为主向父爱为主的过渡期。这一时期,母性之爱应该适当减少,父性之爱应该适当增加。
三、给家长的“8条建议”
.(说给父亲)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
孩子读初中之后,更需要父亲的关怀。作为父亲,必须意识到自己肩上的教育责任,一定要记住:下班的路应该是回家的路。与父母一起吃饭的孩子更优秀。据研究机构调查:与父母一起进晚餐的初中生,能获得较好的营养,较高的学业成绩,很少出现抽烟、喝酒、吸毒、打架、提早性行为等。
不要在孩子吃饭和睡觉时进行教育;不要把和孩子交谈,都变成对孩子的教。
2.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父母改变,孩子改变。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孩子“生病”,父母一定要“吃药”。好父母就是一所好学校。父母是孩子的最好的“范本”。身教重于言教。做父母的,要与孩子一起成长。
3.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
把孩子当人,了解孩子的成长规律。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儿童不是尚未长成的大人,儿童期有其自身的内在价值”。孩子进入初中之后,极易将自己封闭起来,做父母的,一定要理解孩子,找到与孩子沟通的语言密码,但要注意惜“言”如金。
成熟的父母,应该学习儿童教育学、心理学,多看一些家教书刊,了解孩子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和规律,经常与孩子沟通,明白孩子在想什么,在做什么。
4.一定要管孩子,关键是怎么管。
教育的最基本的目的是培养“正常的人”。
“一只手”、“一只眼”和“一根筋”教育均不可取。
换一种思路教育孩子。
努力丰富自己的教育方法。
5.做一个懂爱会爱的家长。
不少父母爱得糊涂,爱得错位,有时又爱得过分。
不要培养“超级婴儿”。
爱是一门艺术。爱需要表达也需要行动。有时一个拥抱胜过千言万语。
爱要适度,不要让你的爱泛滥成灾。溺爱的结果是伤害。
6.不能当众教育孩子。
即使孩子做了最糟糕的事情,你要教育他也应该把孩子带回家,当众责骂、殴打,往往后果非常严重。对孩子的教育,最安全而又有效的方式,是应该在私下进行的,表扬可以公开,批评做到隐秘,即使你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方式如果不当,有可能适得其反。
我们要意识到无论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都是一种情感互动,父母太强势,往往导致孩子没出息;父母太粗暴,孩子往往性情同样狂躁。有智慧的教师不需对学生严辞斥责,有智慧的父母,时刻能够意识到教育孩子不能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
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尊重人的人格尊严,要保护孩子的心灵,做不到这一点,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可言。
7.不要完全把孩子交给长辈或保姆。
任何人都需要获得两个基本要素:一是爱,二是安全。幸福的人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既有爱又有安全感。不幸的人之所以不幸,要么因为只有爱而没有安全感,要么因为只有安全感而没有爱。最不幸的人是那些既没有爱又没有安全感的人。
对孩子来说,他极度地渴望爱,又极度地渴求安全感。在爱与安全感两个要素之间,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将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可修复的伤害。
孩子的安全感来自他的父母的陪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家。伏尔泰:“对亚当而言,天堂是他的家;然而对于亚当的后裔而言,家是他们的天堂。”
8.在孩子面前多夸老师。
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与老师结成同盟军。如果家长在孩子面前总是絮絮叨叨诉说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甚至与老师争吵,只会增加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据江南都市报、读悦文摘等综合整理)
江西日报社新媒体部出品
编辑:钟珊珊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