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期间,饮食不规律,吃的较杂、较乱,孩子肚子容易不舒服。如果有一阵一阵的哭闹,家长需要警惕一种小儿常见的急腹症——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就像“挽起的袖子”。有的家长理解为“肠子打结了”,虽不确切,但更容易让人理解。
肠套叠是如何引起的?
肠套叠的病因不是十分确切,与以下因素相关。
(1)饮食问题。肠套叠好发于2岁以内的孩子,尤其是4~10个月的婴儿。这个月份正是孩子开始添加辅食的阶段,因此认为由于婴儿肠道不能适应食物的改变,导致肠道功能紊乱,引起肠套叠。
(2)病毒感染。有研究报道急性肠套叠与肠道内腺病毒、轮状病毒感染有关。
(3)解剖因素。婴儿期回盲部游动性大,肠蠕动易将回盲瓣向前推移,并牵拉肠管形成套叠。
(4)先天性肠管畸形和其他器质性疾病。如梅克尔憩室、先天性肠重复畸形等都会成为急性肠套叠的诱因。
肠套叠的表现?
肠套叠有三大症状:腹痛,呕吐,血便
腹痛——小婴儿不会表达腹痛,只是表现为阵发性哭闹。这是一种规律的哭闹,每次发作10余分钟,间隔约20分钟。这种哭闹是由于较强的肠蠕动,把套入的肠管向前推进,牵拉肠系膜引起。有的孩子没有明显的哭闹,但会出现脸色苍白,精神不振。
呕吐——与哭闹伴行的是呕吐。初为反射性,呕吐物为奶块或进食不久的食物。以后出现肠梗阻表现,肠子往下不通,自然会往上返。呕吐物带有黄绿色的液体,甚至是粪便样的液体。
便血——发病6小时以上可出现“果酱”样血便。这种便,是肠管粘膜损伤后渗出的血液与肠黏液混合,在结肠内存留一段时间后再排出的便。颜色暗红,有腥无臭。这是肠套叠特有的血便,让你过目难忘。记住“果酱”——而且是“草莓果酱”。
有些家长对孩子哭闹不太在意,甚至出现呕吐了,仍在家里观察。但当出现血便时,可能每个家长医院跑了。
肠套叠的患儿还有一个重要的体征,但这不是家长能够发现的。孩子安静时,医生可以在右上腹摸到一个包块,有压痛。
医生考虑孩子可能有“肠套叠”时,会进行超声检查,如果超声显示腹部混合性回声包块,成同心圆状,也就是靶环征,诊断就更明确了。
肠套叠如何治疗?
肠套叠发病早期可以通过“灌肠复位”治疗,这是一种非手术的保守治疗方式。前提是孩子就诊早,肠子没有坏死。方法是经肛门在直肠内放一个管子,往肠子里注气,就像给车胎打气一样。这种操作需要在X线监视下进行,并且要有压力监测。也可以采用超声引导下进行生理盐水灌肠复位。这是一个简单,快速,有效的操作,大多数肠套叠都能通过这种方法治愈。但是,如果就诊过晚,孩子状态较差就不能用这种方法治疗了,只能选择手术治疗。我曾经治疗过许多这样的孩子,有的甚至出现了肠坏死,需要切除肠管,让家长遗憾终身。
如果孩子出现肚子疼,在家里如何处理呢?
告诉你一个绝招:可以先用“开塞露”通便,如果排便后腹痛缓解,就可以在家观察一下。如果排便后腹痛无缓解,医院了!
张友波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