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虚的症状都有哪些呢?血虚和贫血是有区别的,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我们要先了解血虚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样才能“对症下药”的调理血虚。
什么是血虚?▲“血虚”是中医学中的证名,中医中没有贫血一说。
▲“贫血”是西医中的病名,西医中也没有血虚的说法。
两个概念范畴不同,有着不同的含义。
中医学中所言的血虚,主要是通过临床表现来诊断,有着不同的含义,是对头晕眼花、手足发麻、面色苍白和萎黄、妇女月经量少、心悸失眠、闭经等一系列症状的总概括,但未必有血象的异常。
西医所说的贫血,是指人体循环血液中单位容积内血红蛋白、红细胞数和红细胞压积低干正常值的病理状态。种类较多,如缺铁性负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而以缺铁性贫血较为常见。贫血一般有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眼睑淡白等“贫血貌”,还可有头晕眼花、心慌心悸等症状。
所以可以说血虚与贫血有相同之处,但也不尽相同,不能划为等号。中医的血虚证,绝对不等于西医的贫血症;但西医诊断的贫血症一般都属于中医“血虚”的范畴。也就是说,有血虚的病人不一定有贫血。
那么,导致血虚的原因有哪些呢?▲脾胃虚弱。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脾胃功能减弱,精微不足,生化无源,久则出现血虚。
▲饮食不足。人体脏腑靠气血津液滋养,气血津液靠水谷精微来化生。饮食量不足,气血生化无源,势必导致血虚。另外,饮食量虽然充足,但嗜欲偏食,亦同样出现造血原料的缺乏,使生化之源不足,而出现血虚。
▲失血过多。外伤失血过多,月经过多,或其他慢性失血证皆可造成血虚。
▲肾气亏虚。肾藏精,精生髓,精髓可以化血。若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及房劳过度等均可引起肾虚,而肾虚则精少,精亏则血虚。
▲劳作过度。大病、久病消耗精气,或大汗、吐利、出血损伤阳气阴液;劳心太过,易使阴血暗耗,心血亏虚等,均可导致血虚。
血虚补血同时也要补气▲补血不单单是把血补回去,还要将血虚带来的不适改善,在补血的同时也要补气,中医认为气能生血,血亦能载气,两者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我们的生命活动。
乌圆补血口服液
功能主治:
补益心脾,益气养血。用于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头晕目眩,倦怠乏力等症。
·补气血从心脾着手,从根本上解决气血虚的问题;
·全国独家品种,经典壮药;
·口感好,男女老少均可服用,疗效看得到,测得出;
微巨力宣传部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