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儿童节,全国的儿童们都收到了国家的“大礼”——弟弟妹妹。5月31日“三孩政策”一出,立马就登上了头条,成为大家热议的话题。为了顺应人口发展规律,国家近年来不断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从“双独二孩”、“单独二孩”,到年实施“全面二孩”,再到现如今的“三孩政策”,中国生育政策逐渐放开。
政策一公布,不少女生惊呼:“不想生”、“不敢生”、“养不起”、“身体吃不消”……
根据此前“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发布会”通报,全国人口共万人,与年的万人相比,增加了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比年到年的年平均增长率0.57%下降0.04个百分点。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三胎政策正式出台,虽然受到全网吐槽,但相信还是会有家庭选择“生三胎”。
那么问题来了
迎接宝宝的到来
该优雅从容应对生育问题
Q1:最佳生育年龄是什么时候?
“最佳生育年龄”是个经久不衰的话题,现代女性,面临着工作与生育的双重压力,因此,生育时机往往需要权衡利弊,涉及医学、家庭、社会等等因素。
单纯从医学角度出发,“最佳”即同时拥有优质受精卵和低概率的不良风险。
优质受精卵角度来说,25-29岁最佳;低概率不良风险角度来说,25-34岁最佳。
在最佳生育阶段的女性,精力充沛,卵子质量好,受孕几率高,发生妊娠期合并症几率低,流产率低,而且婴儿在出生后,畸形率低。多项研究均表明,年龄过大(≥35岁)、过小(≤18岁)均为怀孕的高危因素。35岁之后不仅仅孕期不良风险概率增加,卵子质量也出现悬崖式下降。
Q2:什么是高龄产妇?
高龄产妇指分娩时年龄≥35岁者。
高龄妇女往往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状况。比如胎儿先天性疾病概率增加;流产、胚胎停育、早产、死胎等风险增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风险增加,甚至孕产妇死亡率增加。对于高龄的妈妈,不仅仅是面对简单的可以怀还是不能怀的问题,而应是针对怀孕相关风险做具体评估。不过,并不是说过了35岁就一定会有不良后果,只是需要引起重视,定期产检,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风险的排查,进行产前诊断,尽量早发现、早处理。孕妈妈们也不用过度担心,与产科医师结伴,定能最大程度为妈妈们扫清妊娠路上的阻碍。
Q3:生育间隔多久最合适?
过长(>5年)、过短(小于1年)的生育间隔均不利于降低妊娠相关风险。发表在JAMA(医学四大顶级期刊之一)的一项荟萃分析表明短于18个月和长于59个月的妊娠间隔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和小于胎龄儿的风险增加相关[1]。
对于女性而言,可以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做准备。
01
生理方面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为了减少母体、围产期胎儿和新生儿的不良结局,应至少在生产后的2年再次妊娠。主要是因为孕育和哺乳,消耗了母体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需要两年的时间进行身体恢复。剖宫产术后的女性,尤其强调要术后12~24个月再妊娠为宜。其他子宫手术者则需要个体化评估,备孕前可咨询优生遗传门诊医生。
02
心理方面
女性刚从前次生育中恢复,可以调整心理迎接再一次孕育的过程。同时,三岁之前孩子相对不能独立,对父母有着极强的依赖,渴望父母更多的关爱。宝宝在3岁以后,进入幼儿园,慢慢地适应社会规则,有了自己的交际和相对独立的能力。这时候要弟弟妹妹,对宝宝的影响相对较少。
最后,如果实在是因为一些不得已的原因错过了“最佳”时间,妈妈们可以寻求产科医师帮助,遵循医师建议,对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积极预防,及时治疗。愿每一位妈妈都好“孕”相随,幸福相伴。
参考文献:1.Conde-AgudeloA,Rosas-BermúdezA,Kafury-GoetaAC()Birthspacingandriskofadverseperinatal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