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1401个月新生儿宝宝先天生理特点

新生儿先天生理特点

1、特点:

机体柔嫩,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成熟,平均每天睡眠长达20小时,四肢易发冷,末梢易出现紫绀,易发生窒息、溶血、感染等,死亡率高。

2、护理要点:加强保暖、喂养、清洁卫生、消毒隔离。

3、新生儿出生时全身呈粉红色,四肢活动好,出生1-2分钟内哭声有力。

4、新生儿身长50厘米左右,超出或低于这个平均数的10%以内均属正常。

5、新生儿体重克左右。

由于进奶量较少,排除胎粪,皮肤及呼吸时蒸发水分较多,在出生后2-4天体重不升反降,称为生理性体重下降,属正常现象,一般不超过10%,5-7天后回升,7-10天恢复至出生体重,半月时超过出生时体重。

在空腹,排尽大小便,裸体时称重。

宝宝出生第一个月内体重变化分三种:减重、不变和增重。

宝宝出生后第一个月内体重变化复杂,要逐周测量才能得到宝宝增重的真实规律。

无论母乳喂养或是人工喂养,只要喂养方法得当,质和量适宜,生后第一周体重增重的比例就较高。

不适宜的喂养将产生不良的结果:营养不良或肥胖。

6、新生儿头围34厘米左右,每月头围增加1.1厘米,40周左右减缓增长。

7、新生儿胸围约32厘米,比头围小1-2厘米,出生第一年增加迅速,平均可增加12厘米。一般情况下,宝宝在1岁以内头围比胸围大,1岁时胸围逐渐超过头围。

8、新生宝宝的腿不是笔直的

胎儿在子宫内是蜷曲姿势,腿也自然受宫腔限制而呈弯曲状。出生后四肢出现弯曲是生理性的,以后随月龄的增长而逐渐伸展。至1岁后宝宝能站能走了,腿部肌肉力量不断增强,这种弯曲变小而不明显。

9、囟门

新生儿头骨有两处没有愈合的称为前、后囟门。

①、前囟门

前囟门位于头顶正中线,由两额骨和两顶骨交接构成,前囟门似菱形,范围约0.6-3.6厘米,出生后随头围增大而变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开始变小,摸上去有搏动感,前囟门一般在12-18个月闭合。

前囟门大小,应该量对边的距离,也就是两对边距离乘积,以厘米为单位,精确至0.1厘米。

②、后囟门

后囟门位于枕部,由两顶骨和枕骨交接构成,呈三角形,

后囟门3-4个月以内闭合,25%出生时已关闭。

③、宝宝头部骨缝要到4—6个月才能闭合。

10、呼吸:

腹式呼吸,大多数呼吸比较规则,有时呼吸节律不齐(时快时慢),甚至有3-5秒的暂停,呼吸浅快,每分钟35-50次,不应超过60次。过快过慢要就医。

11、心率较快,每分钟—次。

12、睡眠

一个月内的宝宝每日睡眠一般应保证在17小时以上,每次持续2-3小时。

每个宝宝的睡眠时间会有所不同,无论宝宝睡得长短,只要宝宝身长、体重增长好、吃奶好就不用担心。

宝宝睡眠也有几个阶段:打盹,快速动眼睡眠,深睡眠,极深睡眠。随着宝宝的成长,清醒的时间逐渐增加。

宝宝在睡眠时,若有大的声响,宝宝常常会双臂和双腿同时向上收缩,或肢体快速抖动,出现“惊跳”现象,有时甚至会大声啼哭。别担心!这是宝宝特有的无条件反射,属于正常现象。

13、出生24小时左右接种卡介苗、乙肝疫苗。

14、有无条件反射:觅食,吸吮,吞咽,伸舌,恶心,拥抱,握持等反射。

15、宝宝四肢、下巴会突然抽动

由于新生儿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抑制功能较差,故常有不自主的抖动,不必紧张。如有不正常体温变化,则要考虑疾病因素。

16、正常小便的表现

只要奶水充足,24小时尿布湿6次以上,尿呈轻淡透亮,尿布上无明显沉淀痕迹也无黄染,无明显的尿臊味,就属于正常现象。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尿,第一天很少,大约10-30毫升,尿色略带黄红,出生后36小时内排尿都属正常。

以后随着哺乳次数和量的增加,尿量每天-毫升,每日10-30次,不少于6次,尿液清澈淡黄,无味,尿布上无明显沉淀痕迹也无黄染,无明显的尿臊味。

女孩有时有白色分泌物或血性分泌物(假白带和假月经)。

0-7天每天排尿6次左右,7天-1岁每天排尿20-25次。

满月时尿量可以达到毫升。

有时刚出生的宝宝,在排尿时哭闹,同时可见尿液染红尿布,这是因为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尿酸盐排泄增加,还有尿量少、尿浓缩的原因,持续几天就会消失,有时换个品牌的尿布也会消失,对宝宝无害。如果宝宝出现肉眼可见血尿的同时伴有水肿,医院检查。

17、正常大便的表现

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胎便,呈墨绿色或黑色粘稠糊状,3-4天内排完,后随着哺乳转为黄色糊状,若出生24小时未见胎粪,要医生检查。

极少数24-48小时才排胎便。

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正常状态下,大便呈金黄色半糊状或比较稀,其中夹有一粒粒的奶块,没有臭味,每天大便2-6次。

人工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大便颜色为浅黄色,成形,稍偏干,通常宝宝的粪便较软,排便次数较多,每天可达4-5次,甚至可达8-9次。

只要宝宝精神好,体重正常,吃奶好,就不用担心。

18、新生儿粟粒疹

由于皮脂腺堆积形成,表现为针尖样、黄白色的小丘疹,多见于鼻尖、鼻翼、面额、下巴等处。一般不需要治疗,注意保持皮肤清洁,脱皮后会自行消退。

19、假月经与假白带

由于妊娠后期母体雌激素进入胎儿体内,生后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有些女婴出生后5-7天可见少量阴道流血、阴道分泌白带样黏液,持续2-3天自行消失,一般不必处理。

20、生理性乳腺肿大

有些新生宝宝在出生后3-5天会出现乳腺肿大,部分甚至还有乳汁分泌。男女新生宝宝均可发生,8-10天达高峰,一般在2-3周后逐渐消退。因此,当宝宝乳腺肿大时,千万不要挤压,乳头可能会被挤破,导致细菌侵入乳腺引起发炎。

21、板牙是正常现象,1-2周自然消失。

22、乳痂

新生儿头部皮脂腺分泌较旺盛,如果不经常清洗,皮脂腺粘上空气中的尘土,会在头顶结成一层又黑又厚的痂皮—乳痂,如果已经形成乳痂,可用煮熟后放凉的食用植物油闷24小时,再用棉棒轻轻擦拭。如果一次不容易完全去除的,可分多次做,不要硬揭,以免损伤皮肤引起感染。

早产儿

1、早产儿的特点

早产儿是指胎龄未满37周的新生儿。

早产儿的一些器官、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护理或喂养不当可产生严重后果。

①、身长、体重

大多数早产儿身长不足45厘米,体重低于克。

头长相当于身长的1/4-1/3,头围大于胸围。

②、外观

四肢屈曲保持宫内姿势;

哭声弱,反应差;

皮肤红而薄嫩,甚至水肿发亮。

头发纤细而卷曲似绒线样;

耳轮薄,缺乏软骨,紧贴颞部,耳舟不清楚;

前囟门小,边缘软,前额皱纹深,貌若老头;

胎脂多,皮下脂肪少;

全身胎毛,尤以面、肩、头及背部为多;

肌张力低下;

足底纹理少;

颅骨软,指(趾)甲软而未达指(趾)端;

男婴阴囊皱襞少,睾丸未降至阴囊,女婴大阴唇不能遮盖小阴唇。

③、体温

体温中枢发育不完善,调节功能差,易受环境影响。

在高温环境中体温易升高,常温下多表现为体温偏低及体温不升,需特别注意保暖,必要时需放入暖箱。

④、呼吸

由于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呼吸肌发育差,容易发生肺不张或吸入性肺炎。

可表现为呼吸轻、快且不规则,易出现呼吸暂停或青紫。

脉搏较快,弱,节律不齐;

血管发育不全,易破裂、出血。

⑤、消化

消化吸收差;吞咽反射不健全;胃容量小,常出现呛咳或呕吐。

⑥、肝、肾功能

肝功能不完善,生理性黄疸重,且持续时间长,维生素K不足,易发生出血症;肾功能发育也不完善,如护理不当,易发生水与电解质紊乱,如低血糖、低血钙、低钠血症及惊厥。

⑦、免疫

免疫功能差,抵抗力低下,容易感染。

⑧、活动

活动力差;哭声轻;对外界反应小,处于抵制状态,强烈刺激才可引起迟钝反应。

2、早产儿的护理

①、首先注意保暖。

因早产儿的体重不同,要求的环境湿度和温度也不同,一般体重在克左右,室温保持在24-26℃,湿度在55%-65%。

对于室温低、体温不升的早产儿及体重在克以下者均应放置在保温箱内,防止发生硬肿症。

对于低温低或四肢发凉的早产儿应用棉被保暖,但早产的宝宝出汗功能差,保暖过当同样也可造成伤害,出现高热甚至抽风等。

②、低于克的早产儿不宜洗澡,但应注意保持眼、口、鼻、脐及臀部清洁。

③、注意早产儿皮肤黄疸,早产的宝宝生理性黄疸比较重,持续时间长,必要时要进行光照治疗。

④、注意喂养

一定要坚持母乳喂养,与足月人乳相比,早产儿的母乳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必需脂肪酸、能量、矿物质、微量元素,可使早产儿在较短期恢复到出生体重,根据宝宝的消化吸收情况,调节喂奶时间与奶量。

对吸吮能力差、吞咽功能不协调的小早产儿、或有病者可由母亲吸出乳汁喂养,也可暂行人工喂养(早产儿肾浓缩功能更差,由于普通牛乳中蛋白质含量和酪蛋白比例均高,超过肾小管排泄能力,可用早产儿专用奶粉)。

⑤、密切观察宝宝的面色、神态、呼吸、体温、吃奶及大小便情况。有医院就诊:体温不正常、烦躁不安或反应低下、惊厥、呼吸不正常或呻吟、口唇及面部和全身青紫或苍白、腹胀明显、24小时无大便。

⑥、早产儿的抵抗力差,应加强口腔、皮肤和脐部的护理,保持室内清洁、空气新鲜,少与外人接触,以免引起交叉感染。

⑦、早产儿的一切用具都要定期消毒。产妇喂奶前要正确洗手,感冒时要戴口罩。喂奶时要耐心,勿使乳汁吸入肺内,经常更换卧位,以防发生肺炎。

⑧、预防新生儿出血病。

早产儿的肝功能不健全,凝血酶原不足,毛细血管壁较脆弱,易发生自然出血,如胃肠道出血、颅内出血等。在出生后3日,每日肌注维生素K1,预防出血。

⑨、早产儿如无发热或病情危重均应及早接种第一针乙肝疫苗,而卡介苗则必须在早产儿体重达克后再接种。

巨大儿

1、出生体重达到或超过克的胎儿称为巨大胎儿。父母身体高大,糖尿病产妇,或过期胎儿等因素易发生巨大胎儿。

2、产前诊断巨大儿,短期试产失败后,经常采用剖宫产。未预测出的巨大儿,产时易发生肩难产。如分娩时发生肩难产,生后要仔细检查宝宝锁骨是否骨折。

3、糖尿病母亲所生的宝宝容易发生低血糖,因为糖尿病母亲血糖高,胎儿从母亲体内得到的糖分亦特别多,由于营养供应充分,胎儿生长较快也较大,但同时由于过高的糖分而刺激胎儿的胰岛细胞增生,产生较多的胰岛素来处理这些过多的糖分。

一旦宝宝娩出,与母亲关系断绝,糖分的供应就会中断,但宝宝体内的胰岛细胞仍在不断地分泌胰岛素,过多的胰岛素将消耗掉宝宝体内的糖分,因此,宝宝会很快出现低血糖。

低血糖可使宝宝出现精神萎靡、无力、汗多、呼吸困难,甚至抽搐。若巨大儿低血糖严重而又持续时间长,则会引起神经精神方面的后遗症,如智力低下等。

不管产妇有否糖尿病,只要为巨大儿,生后20分钟即要查血糖,注意新生儿发生低血糖情况。

4、巨大儿生后要特别注意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红细胞压积>65%即可诊断,症状是表情淡漠,嗜睡,肌张力低,活动后皮肤呈红紫色,有时气急、青紫、呼吸暂停等。有的巨大儿还容易并发低血钙,黄疸或畸形。

5、对巨大儿应尽量搞清楚发生巨大的原因,采取相应措施,特别要做好出生时的抢救准备和复苏工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ks/1568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