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黏多醣症Mucopolysacchar

前言

记得在前几年,有一位黏宝宝,当时新闻是吵的沸沸扬扬。为了治疗这无药可救的疾病,做了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法,也记得他的母亲忧伤却坚定的脸庞,也同情她坎坷的命运,竟连生了数位黏宝宝,让人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本篇个案报告的患童为一位非常活泼、好动而可爱的孩童。其父母亲皆具有相当程度之知识水准,同时也相当疼爱、关心子女之人士。孩子的长相与课本中黏宝宝的照片有些相似,而黏宝宝又是罕见却又熟悉的疾病…。

基本资料

1.此个案为一4岁孩童,身高:.5cm(25~50percentile),体重:20Kg(97percentile),头围:52.4cm。其外观上,头的比例稍大,额头较突出,coarseface,身材微偏矮胖。因有语言、认知及动作发展迟缓、过动、注意力无法集中的问题,故由父母带来本院遗传门诊求治与进行遗传咨询。

2.LaboratoryData

(1).urineMPS(positive)

(2).skullX-ray,twoviews(显示有骨骼增厚情形)

(3).CxR

(4).spine:thoracolumberAP+Lat.Views

(5)palpation:R/Ohepatomegaly→Abd.Echo

(6)MPS,Leukocytelysosomalenzymeassay

检验结果:NormalLysosomalEnzymeActivities

酵素名稱數值正常值結果α-Iduronidase87..7nmol/mgProt/hr(-)β-Galactosidase..9nmol/mgProt/30min(-)β-Glucuronidase..0nmol/mgProt/hr(-)ArylsulfateaseA..1nmol/mgProt/hr(-)ArylsulfateaseB..0nmol/mgProt/hr(-)

3.双亲前来之希求为:了解其发展迟缓原因,或可作其他检查(如染色体检查)而能确立诊断。因有其他医师认为个案有听力问题,而造成其语言及学习之发展迟缓,所以希望能再为其做进一步的检查。想知道是否可有更好之治疗方法,并能及早展开治疗。

病史

1.案母于产检时并无发现任何特殊异常

2.出生体重:gm

3.出生方式:Termpreg.withC/SforCPD(previousC/S,alsoduetoCPD)

4.食欲正常,且无其他异常生理症状。

5.Heartmurmur?但经检查未发现特殊异常。

6.动作发展:其坐、爬、及站立皆比正常晚约2个月;约于1岁3个月会走路。

7.语言发展:约莫2岁时才会说话。(通常对父母说话与声光刺激有反应,但不会出声回答,仅以动作比划、回应。)

8.夜眠差,易醒、哭闹。

9.个案之幼教老师因发现其有过动与注意力无法集中情形,建议父母带其至小儿心智科。

10.经评估确立有发展迟缓后,医院进行持续之复健及疗育。

家族谱

(为尊重个案隐私权,个案姓名皆以化名处理,其家族谱与故事内容已作更改)

咨询过程与内容

1.初次门诊:

(1).聆听双亲来诊原因及其希望之目标。

(2).询问个案从母亲孕期、出生至今之详细状况:包括语言、动作发展,如何发现有迟缓现象,曾做之特殊检查及其疗育情形等。

(3).询问父母双方三代之族谱与家族史。

(4).因双亲欲做染色体检查,期能诊断或瞭解病因。已予解释染色体分析之目的与其限制,并非以此便能确立诊断。

(5).观察父母亲之互动与亲子关系。

(6).提醒下次複诊时间,及欲作之检查日期。

2.复诊:

(1).询问黏多症醣尿液报告,已知为阳性反应,但仅告知父母报告已发出,稍候待医师作详细解释。

(2).看诊经医师解释后,因其母亲伤心哭泣,予安慰及心裡支持。

(3).因本院所做之MPS分型之检验有限,所以与之解释,不一定可立即做出诊断,也许尚需另作其他外送项目之检验,才可能有较为确定之分型。因此可能需耗费较冗长的时间,才有可能得知结果。

(4).观察并学习遗传咨询师如何与病童双亲互动、疾病解说及其他咨询。

黏多糖贮积症(mucopolysaccharidosis,MPS)

是一组溶酶体累积病,是由于溶酶体水解酶缺陷,造成酸性黏多糖(葡糖氨基聚糖)降解受阻黏多糖在体内积聚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将黏多糖贮积症分为7大类型,每一型又分为2~4个亚型其中黏多糖贮积症ⅠⅣ型最为常见且较具特征性,而尤以Ⅰ型最典型,为黏多糖贮积症的原型。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X线、CT磁共振、B超、产前检查等手段可确诊。本症缺乏彻底根治的方法。最有希望治疗黏多糖增多症的方法是特异性的酶替代治疗及基因治疗,二者可改善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生存情况。

粘多糖病是一组由于溶酶体酶缺陷造成的酸性粘多糖分子(氨基葡聚糖,glycosaminoglycan)不能降解,使组织中大量粘多糖沉积和尿中粘多糖排泄增加而导致的疾病。粘多糖是含氮的多糖,是构成细胞间结缔组织的主要成分,也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各种细胞内。重要的粘多糖有硫酸皮肤素(DS)、硫酸类肝素(HS)、硫酸角质素(KS)、硫酸软骨素(CS)和透明质酸(HA)等,前三种与本组疾病关系密切。

这些粘多糖的降解必须在溶酶体中进行,已知有10种酶参与其降解过程,其中任何一种酶的缺陷都会造成氨基葡聚糖链的分解障碍而积聚体内,引起细胞结构异常和功能异常。粘多糖在各系统器官内累积即导致这些器官的病理改变和临床症状。根据临床表现和酶缺陷,MPS可以分为Ⅰ~Ⅶ等6型,其中Ⅰ型分为工H型、ⅠS型,Ⅴ型已改称ⅠH/S型。除Ⅱ型为性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均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同其他溶酶体累积病一样,各型MPS大多在1周岁左右发病,病程都是进行性的,并且累及多个系统,有着类似的临床症状,但各型的病情轻重不一,且有各自的特征,其中以ⅠH型最典型,预后最差,患儿常在10岁以前死亡;ⅠS型病情最轻。

病因

(一)此类疾病除Ⅱ型为性联隐性遗传外,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二)粘多糖代谢病Ⅰ型又称Hurler综合征,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α-左旋艾杜糖醛酸酶缺陷所致。

(三)粘多糖代谢病Ⅳ型:又称Morguio-Brailsford综合征,为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N-乙酰胺基半乳糖6-硫酸酯酶缺陷不能参与粘多糖分解而致病。

发病机制

除MPSⅡ型呈X连锁隐性遗传外,其余各型的遗传方式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缺陷的基因定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只有纯合子基因型才会发病在父母均为杂合子的子女中其基因突变与正常的几率均为25%,其余50%均为杂合子基因携带者由于MPSⅡ型的缺陷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上因此只有男性才患病,女性均为基因携带者,子代中男性患病以及女性成为携带者的几率各为50%.已证实的基因突变种类繁多,且不同人群之间的差异较大。

黏多糖包括4-硫酸软骨素、6-硫酸软骨素、硫酸软骨素、硫酸类肝素、硫酸角质素、肝素及透明质酸等成分,为角膜、软骨骨骼、皮肤、筋膜、心瓣膜和血管结缔组织的结构成分。MPSⅠ型的α-艾杜糖醛酸酶缺乏、MPSⅡ型的艾杜糖醛酸硫酸酯酶缺乏以及MPSⅦ型的β-葡萄糖醛酸酶缺乏,均导致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类肝素的降解受阻。MPSⅢ型的各种酶缺乏均可引起硫酸类肝素的降解障碍。MPSⅣ型的β-半乳糖苷酶缺乏主要影响硫酸角质素的降解。MPSⅥ型的酰基硫酸酯酶B缺乏主要使硫酸软骨素的降解受阻。不能降解的各种黏多糖成分在体内大量积蓄,并沉积于上述各组织中,引起器官损害及功能障碍。同时,过多的黏多糖可从尿液中不断排出。

病理改变

粘多糖在纤维细胞内沉积,染色成为气球样细胞,称为Hurler细胞,存在于肝、脾、淋巴组织的网状细胞中,在软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节,视网膜细胞和角膜细胞中也均有类似的物质堆积。在心内膜沉积形成斑状增厚,主动脉,肺动脉、冠状动脉和脑、肾、肝、脾和四肢的动脉壁均有沉积。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儿出生时正常,1岁以内的生长与发育亦基本正常。发病年龄因黏多糖增多症的类型不同而各有差异。初发症状多为耳部感染、流涕和感冒等。

虽然各型黏多糖增多症的病程进展与病情严重程度差异较大,但患儿在临床表现方面具有某些共同的特征如:身材矮小特殊面容及骨骼系统异常等。多数患儿都有关节改变和活动受限。多器官受累见于所有的患儿。部分患儿有角膜混浊,并可因此而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肝脾肿大以及心血管受累较为常见。部分患儿可有智力发育进行性迟缓,脐疝和腹股沟疝,生长缓慢,脑积水,皮肤增厚,毛发增多,慢性流涕耳部反复感染,并可致听力损害等。各型黏多糖贮积症的特征(表1)。

1。黏多糖贮积症Ⅰ型虽然黏多糖贮积症Ⅰ有3种亚型但均为同一种酶缺乏,只是酶缺乏的程度不同而已。其中以Hurler综合征较常见,临床表现最为严重,Scheie综合征的症状出现时间较晚,病情最轻,而Hurler-Scheie综合征则介于二者之间。

一般出生时表现正常。6个月~1岁后患儿逐渐出现生长缓慢,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语言幼稚甚至白痴。大头,前额突出呈舟状,眼距增宽,鼻梁塌陷或扁平,鼻孔增大,唇厚并外翻,张口,舌大且常伸于口外,牙齿小且无光泽齿列稀疏不齐角膜混浊常见,严重者可致失明。常发生中耳炎,并导致听力下降甚至耳聋。心瓣膜及腱索受累可引起心脏增大与心功能不全。支气管软骨病变可致呼吸道狭窄容易并发感染。腹部膨隆,肝脾肿大,多有腹股沟疝或脐疝,可有腹泻或便秘。毛发浓密、粗黑。短颈,耸肩,四肢及躯干短小,脊柱后凸,呈弓形驼背。多数关节呈屈曲状强直活动受限,常有膝踝外翻和扁平足等畸形掌、指粗短可出现腕管综合征。Hurler综合征患者常于儿童期死亡,Scheie综合征及Hurler-Scheie综合征可存活至成年。

2.黏多糖贮积症Ⅱ型较为少见。根据病情的轻重分为A、B2种亚型,其中A型的病情较重。患者全部为男性,多于2~6岁起病。

临床表现与Hurler综合征相似,但出现时间较晚,进展较缓慢智力低下与身材矮小不如Hurler综合征严重。病情严重者从幼儿期开始即有色素性视网膜炎和视盘水肿,但无角膜混浊。听力呈进行性损害,最终发展为耳聋。骨骼畸形较轻微。心脏受累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心瓣膜病变、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多数有阻塞性呼吸暂停综合征,肝脾肿大,腹泻或便秘。患者常于15岁前死亡B型患者病情较轻,有的听力和角膜可均正常亦无骨骼畸形。

3.黏多糖贮积症Ⅲ型临床上极为少见虽然本型可有4种不同的酶缺乏但其临床表现非常相似,主要为进行性的智力减退,其中以黏多糖贮积症ⅢA型的临床进展较快。一般4~5岁以前智力正常其后逐渐出现反应迟钝,智力低下,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2~3岁即可有智力低下。多有毛发增多。其他方面的改变如特殊面容、身材矮小及骨骼畸形等均不严重甚至可以基本正常。通常有听力损害但无角膜混浊。一般不累及心脏。无腹外疝肝脾可有轻度肿大。身材稍矮或基本正常,极少数可表现为身材矮小。可有关节活动受限甚至有关节强直,手及其他关节可有屈曲畸形。

4.黏多糖贮积症Ⅳ型突出的表现为生长迟缓,一般成年后身高不超过cm。面容及智力正常学步较晚行走时步态蹒跚不稳。短颈、耸肩。出牙时间较晚,牙列不整齐,牙齿缺乏光泽。角膜混浊可早在儿童期开始出现。听力呈进行性损害。常无心脏受累。肝脾轻度肿大无腹外疝骨骼畸形包括鸡胸、驼背、膝外翻、扁平足及关节屈曲挛缩等畸形,并有明显关节松弛,但无关节强直。可发生颈椎半脱位,引起脊髓压迫症状。多数患者可存活20~30岁。

5.黏多糖贮积症Ⅴ型现认为该型即为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的Seheie型,与Hrular综合征不同之处表现为无严重的角膜混浊,且混浊为周边性,患者智力正常,身材正常或稍矮,寿命基本正常,但有多毛关节强直。背柱、头颅X线示仅有轻微改变。

6.黏多糖贮积症Ⅵ型极为罕见。临床表现与黏多糖贮积症Ⅰ型相似,但患者的智力正常。一般从2~3岁开始出现生长迟缓。颅骨缝闭合较早,可出现脑积水,并引起颅高压症状和痉挛性偏瘫。角膜混浊出现较早,有进行性听力损害严重者有失明和耳聋心脏瓣膜病变肝脾肿大及腹股沟疝等均较为常见。骨骼畸形亦类似于MPSⅠ型但相对较轻,通常上肢长骨受累较下肢严重。关节活动明显受限。可有轻度关节强直。多数患者寿命不超过10岁。

7.黏多糖贮积症Ⅶ型极罕见。特殊面容在出生后不久即开始逐渐出现。一般智力正常角膜混浊及听力损害较常见。多有肝脾肿大,通常不累及心脏,无腹外

诊断

(一)体格发育障碍:患儿大多在1周岁以后呈现生长落后、矮小身材;关节进行性畸变,脊柱后凸或侧凸,常见膝外翻、爪状手等改变。患儿头大,面容丑陋,前额和双颧突出,毛发多而发际低,眼裂小,眼距宽,鼻梁低平,鼻孔大,下颌较小,唇厚。

(二)智能障碍:患儿精神神经发育在1周岁后逐渐迟缓,但ⅠS型患儿大都智能正常。

(三)眼部病变:大部分患儿在1周岁左右即出现角膜混浊,角膜基质中的粘多糖以KS和DS为主,Ⅲ型酶缺陷无角膜病变。ⅠS型并可发生青光眼。

(四)其他:常见肝脾肿大、耳聋、心瓣膜损伤、动脉硬化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发生肺功能不全、颈神经压迫症状和交通性脑积水等继发病变。

(五)骨骼X线检查:颅骨增大,蝶鞍浅长;脊柱后、侧凸;椎体呈楔形,胸、腰椎椎体前下缘呈鱼唇样前突;肋骨的脊柱端细小而胸骨端变宽,呈飘带状;尺、桡骨粗短,掌骨基底变尖,指骨远端窄圆。

(六)尿液粘多糖检测:

1.甲苯胺蓝呈色法阳性是作为本病的筛查试验;

2.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可区分尿中排出的粘多糖类型,以便协助分型;

3.氯化十六烷基铵代吡啶试验可见24小时尿粘多糖总量增高(正常为3~25mg)。

(七)细胞学检查:骨髓或周围血淋巴细胞用瑞氏或吉姆萨染色时,在胞质中可见到紫色深染颗粒(Reilly小体),对诊断有辅助价值。

(八)酶学分析:采用外周血白细胞、血清或培养成纤维细胞进行酶学分析,各型MPS的确诊都应依据酶活性测定为准。

(九)基因诊断DNA分析粘多糖代谢的各种酶的编码基因突变类型。

具有上述第(一)~(七)项可临床诊断为本病,具有第(八)或第(九)可确诊本病并分型诊断。

科学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X线、CT磁共振、B超、产前检查等手段可确诊。

鉴别诊断

有时各型之间需要进行鉴别诊断主要依据患儿的临床特征与有关的酶学检查详见表2此外黏多糖增多症尚需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多发性硫酸脂酶缺陷症本病的临床表现与黏多糖增多症有相似之处,但智力低下和神经系统症状较黏多糖增多症出现更快常类似于异染性白质萎缩症。患者常有肝肿大和固定的皮肤鱼鳞癣实验室检查无黏多糖尿及细胞酶缺乏。

2.全身性神经节脂苷沉积症(GML神经节脂苷病)兼有脂肪和黏多糖贮积病的临床特点。患儿在婴儿期即有严重的全身神经节脂苷沉积,智能发育迟缓,肌张力低下,肝脾肿大,半数以上的患者有皮肤黄斑和樱红点。

3.甘露糖苷增多症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听觉丧失丑陋面容肝脾肿大,肌张力低下,轻度的多发性骨发育不良等。尿中有大量的甘露糖低聚糖,无黏多糖尿。

4.岩藻糖病患者面容丑陋,肝脾肿大,严重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多发性骨发育不良。尿中排泄含有低聚糖的岩藻糖,无黏多糖尿。

5.天门冬酰氨葡萄糖尿症容易与Hurler综合征及Hunter综合征相混淆。患儿出生时正常,逐渐出现宽鼻、塌鼻梁、鼻孔前屈、厚唇等丑陋面容,并有短颈,头颅不对称,脊柱侧凸,肝脾肿大,尿中含有大量的天门冬酰氨葡萄糖。

6.黏脂病黏脂病Ⅰ型的临床表现和X线改变与Hurler综合征有许多共同之处。但黏脂病多数有肌阵挛性抽搐,肌肉萎缩、舞蹈病样手足徐动,眼球震颤以及皮肤黄斑和樱红点。尿中涎酸结合的低聚糖排泄量增加,黏多糖水平正常。

黏脂病Ⅱ型的精神运动发育迟缓发生较早,且发展较快早期有牙龈增生,胸廓狭小,心瓣膜病多见,无角膜混浊,半岁左右即可见长骨骨膜形成,患儿常早年夭折。尿中无黏多糖增多。

黏脂病Ⅳ型亦可有智力发育迟缓、角膜混浊等但无黏多糖尿。

7.Kneist综合征临床表现与Morquio综合征相似,包括大头,鼻梁塌陷,腭裂,短颈,钟状胸,视网膜剥离,听力损害腹外疝肢体和躯干短小,弓形胫骨脊柱后凸,关节强直等。患儿亦可有硫酸角质素尿,但无N-乙酰半乳糖苷-6-硫酸酯酶或β-半乳糖苷酶缺乏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1)黏多糖测定:

①尿黏多糖定性试验:尿斑处呈紫蓝色环状或点状者为阳性,正常人尿斑无颜色改变。

②24h尿黏多糖测定:正常人每天尿中排出的黏多糖为3~25mg。黏多糖增多症患者尿中的黏多糖常超过mg/24h。由于各类型黏多糖增多症所缺乏的酶不同,其尿中排出的黏多糖成分及数量均有所差异。MPSⅠ、MPSⅡ及MPSⅦ型尿中的黏多糖为硫酸软骨素和硫酸类肝素,其中以Hurler综合征最为显著MPSⅢ型患者尿中只有硫酸类肝素。MPSⅣ型为硫酸角质素,随年龄增大有逐渐减少的趋势。MPSⅥ型主要为硫酸软骨素。

(2)酶活性测定:可测定尿中各种酶的活性,各型黏多糖增多症均有相应的酶活性降低。

2.血液检查

(1)Reilly小体:各型黏多糖增多症均可在末梢血或骨髓的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内见有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深紫色黏多糖颗粒,即Reilly小体MPSⅥ型除白细胞以外,尚可在血小板内见到Reilly小体。

(2)酶活性测定:测定末梢血白细胞中的酶活性,是诊断和鉴别各型黏多糖增多症的主要依据。

其它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1)MPSⅠ型:在MPSⅠ型的各亚型中,骨骼改变的X线表现亦是以Hurler综合征最为严重。

①头颅:出生后6个月以内基本正常其后逐渐出现颅缝早闭,前囟门闭合延迟。头颅前后径增大呈舟状。脑脊膜增厚可引起阻塞性脑积水可使头颅进一步增大蝶鞍前后径增大,呈仰卧的鞋形;有蛛网膜下囊肿者,可出现蝶鞍增大。颅骨板致密板障增厚,颅底及眶顶亦有硬化。蝶窦、乳突与鼻旁窦发育及气化不良下颌骨粗短,钩状突发育不良,呈扁平或凹陷踝状窝变浅、不规则。牙齿小排列稀疏不齐,磨牙常位于下颌支内。

②脊柱:椎体上下缘呈双凸或椭圆形齿状突短小,可有寰枢关节半脱位。胸椎下段和腰椎上段(胸12、腰1或腰1、腰2)椎体短小呈卵圆形,其前下缘变尖,呈“鸟嘴”样突起,并向后移位形成后凸畸形。

③胸廓:肋骨脊柱端细小,中段至胸骨端逐渐增宽,呈“船桨”样改变。锁骨内侧段明显增粗,外侧段较细并上翘。肩胛骨位置升高,略呈等边三角形,下角变尖,肩胛盂浅而小,甚至消失。肱骨头扁小,颈-干角变小,甚至可呈直角,可有内翻畸形。

④骨盆:髂骨翼外展,髂骨基底部内下方变窄,坐骨闭孔呈椭圆形,耻骨联合增宽。髋臼外上缘呈斜坡状,髋臼变浅,髋臼角增大。股骨头扁小致密,股骨头骺核扁小或不规则且出现时间较晚,股骨颈细长,颈-干角增大呈外翻。

⑤长管骨:上肢改变较下肢明显。由于骨干的塑形障碍,致使骨干粗而短,两端逐渐变细,骨皮质变薄,骨髓腔增大。干骺端可见横条形发育障碍线,骨骺小、不规则,或出现迟延。

⑥短管骨及腕部:掌(跖)、指(趾)近端增粗,远端变尖,呈弹头样。末节指骨(尤其是拇指)远端变尖细,呈爪样屈曲畸形。腕骨不规则,骨化延迟,骨化中心小,且数目少于同龄儿童尺桡骨远侧端发育障碍,腕端关节面呈“Ⅴ”形改变。

(2)MPSⅡ型:骨骼系统改变类似于Hurler综合征,但出现时间相对较晚,进展较慢,改变常较轻。主要改变包括:长骨骨干增宽,多发性骨发育障碍。蝶鞍呈“船桨”样肋骨改变,腰椎呈“鸟嘴”样突出。

(3)MPSⅢ型:本型的骨骼异常较轻微,可有颅顶、颞后部及枕骨增厚乳突气化不良;椎体上下缘稍隆起,或呈椭圆形;锁骨内侧端增宽,部分病人前肋呈“船桨”样增宽;髂骨翼外展,髂骨体短而窄。髋臼上缘较平直;管状骨粗短,干骺端稍增宽,可伴有骨的塑形障碍。骨髓腔窄小、不规则。

(4)MPSⅣ型:头颅、蝶鞍正常。早期椎体略呈圆形其后逐渐变为扁平,前缘正中有舌样突出,椎间隙增宽;齿状突细小或缺如,易引起寰枢关节不稳。胸廓前后径增大,胸骨短缩,并有前突弯曲呈鸡胸状;肋骨前端凹陷,并有增宽、外展,后肋端变细。锁骨内侧端增宽,呈蝶翼状伸向外上方肩胛骨较小,位置升高,肩胛盂变浅或消失。髂骨翼外展,髂骨基底部缩窄,髋臼变浅,由外上向内下呈斜坡状改变,坐骨及耻骨粗短。股骨头干骺端膨大、凹陷、不规则,股骨颈-干角增大,可有髋关节脱位。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骨骺扁小,干骺端增宽,呈双重或波浪状致密带,骺线变窄。尺、桡骨远端骨骺小而不规则,甚至消失关节面呈斜坡状;腕骨细小、不规则。长骨普遍粗短,干骺端呈不规则增宽,并有尖角状突起;骨皮质变薄骨小梁稀疏且不规则,骨髓可有缺血性坏死样改变。掌指骨粗短,非骺端变窄。

(5)MPSⅥ型:类似于Hurler综合征。部分患者可有骨骺缺血性坏死样改变以股骨头骨骺多见。

(6)MPSⅦ型:主要为多发性骨发育不良,X线表现与Hurler综合征相似。

2.CT与磁共振(MRI)可准确地了解包括大脑、脊柱骨(软骨)、关节、呼吸道及心血管系统等结构改变的程度和范围。二者均可清楚地显示颅骨发育不良、大脑白质改变、脑积水蛛网膜下腔狭窄、蛛网膜囊肿、颅颈关节的硬脑膜增厚、脊髓压缩等。但在脑白质检查方面,磁共振较CT更为敏感和可靠通常,病程越长则CT与磁共振检查的改变越明显。

3.B型超声用于宫内检查时,可发现胎儿有无骨关节畸形、肝脾肿大和脑积水等异常。

4.组织活检活体组织检查显示肝细胞、皮肤或结缔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所含的黏多糖代谢酶活性均显著降低。

5.产前检查通常不作为正常妊娠的常规检查。对于生有甘露糖苷增多症患儿的女性,再次怀孕时可行羊水黏多糖浓度及羊水细胞的酶活性测定如果羊水黏多糖浓度明显增高羊水细胞酶活性显著降低,则产前诊断可以确定。

治疗

迄今尚无有效治疗方法。

(一)一般治疗:注意休息、防止呼吸道感染。

(二)基本药物治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皮肤中的粘多糖的合成,但病人应用无效。大剂量维生素A可使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中粘多糖沉积减少,病人应用也无效。青霉胺每日20mg/kg,口服可使尿中粘多糖排泄量下降。

(三)其他治疗:酶替代和基因治疗法正在研究中。骨髓移植或可改善症状,特别适用于智能损伤轻微的患儿。输注正常人新鲜血浆可临时改善病情。

预后

预后依患儿伤残严重程度及脊柱受压而定。智能一般正常。脊柱畸形可用特制腰带防止进一步发展,有压迫症状时可进行神经外科手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ks/1521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