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能引起颈心综合征:
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极易被误诊为冠心病。无谓地吃药治疗,损害自己的心脏和血管。更严重的是颈椎病能引起患者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多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因高血压引起脑出血致死致残,只知高血压危害,不知病在其根,多少患者临终都未能意识到自己死于颈椎病,而不是高血压。
易患颈椎病的三种人:
1屁股粘椅子的办公室白领、电脑从业人员、会记、作家等长期伏案工作者;
2职业病危害的老师、司机、流水线工人等每天5小时以上保持一个姿势、半天不活动,易产生骨质增生。
3人老病自来的40、50岁的中老年人,不知什么原因颈椎病就来了,原因是多年积劳成疾、加上平时运动少,造骨质自然生理老化,肌肉劳损。
颈椎病危害不仅仅在颈椎
1吞咽障碍吞咽时有梗阻感、食管内有异物感,少数人有恶心、呕吐、声音嘶哑、干咳、胸闷等症状。
2视力障碍表现为视力下降、眼胀痛、怕光、流泪、瞳孔大小不等,甚至出现视野缩小和视力锐减,个别患者还可发生失明。
3颈心综合征表现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律失常(如早搏等)及心电图ST段改变,易被误诊为冠心病。
4高血压颈椎病可引起血压升高或降低,其中以血压升高为多,称为“颈性高血压”。由于颈椎病和高血压病皆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故两者常常并存。
5胸部疼痛表现为起病缓慢的顽固性的单侧胸大肌和乳房疼痛,检查时有胸大肌压痛。
6下肢瘫痪早期表现为下肢麻木、疼痛、跛行,有的患者在走路时有如踏棉花的感觉,个别患者还可伴有排便、排尿障碍,如尿频、尿急、排尿不畅或大小便失禁等。
7猝倒常在站立或走路时因突然扭头出现身体失去支持力而猝倒,倒地后能很快清醒,不伴有意识障碍,亦无后遗症
颈椎病常见的有七种危害
1颈椎病危害一亚健康、早衰、情绪不稳、严重影响生活工作质量。
2颈椎病危害二隐袭发作,早中期易被忽视,晚期有致瘫危险。
3颈椎病危害三是引起血压不稳、心脑血管病及慢性五官科疾病的重要原因。
4颈椎病危害四引起头痛、眩晕、耳鸣、视物模糊、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
5颈椎病危害五引起心慌、胸闷、气短、呃逆、心率失常、房颤等。
6颈椎病危害六90%以上有更年期综合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各种症状。
7颈椎病危害七引起慢性胃痛、胃肠功能紊乱。
颈椎病有9大严重后果
?中风:中风病人有90%以上都有颈椎病,很多人中风后仍不清楚这一原因??
?失眠,神经衰弱:经临床观察在这类病症的人中,有70%的人由颈椎病引发??
?突然发作的眩晕:主要是椎动脉压迫所致,突然晕倒往往会带来严重后果??
?记忆力严重下降:为椎动脉受颈椎压迫引起,严重会续发脑梗塞甚至脑出血??????
?颈部僵硬不能转动:颈椎病因椎体和椎间盘退变,韧带钙化会导致颈部活动受限??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椎体前缘骨质压迫食管后壁或刺激周围软组织反应引起??
?上肢疼痛无力:由椎间压迫神经根引起,可同时影响躯体两侧,发展较快??
?高位截瘫:颈椎骨质增生,骨刺压迫颈部神经根和脊髓,导致发病瘫痪??
?耳聋:刺激或压迫颈椎旁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引起,往往伴随视物模糊等??????
科学的诊断方法:三步定位诊断
系统的核心技术:四步十法
1、放松手法:松解紧张肌肉软组织,为实施手法作准备,做到真正安全、无痛。
2、正骨手法:在颈椎小关节周围选取“定点”和“动点”,利用杠杆原理,动中求正,快速、简单、有效。
3、强壮手法: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软组织硬结,加强和巩固疗效。
4、痛区手法:快速改善局部症状。
三步之间的关系在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初步判断的发病脊椎范围,结合第二步触诊定位诊断,进一步确定发病的脊椎关节及类型。最后影像定位诊断,对比分析和排除疾病。利用三步所搜集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去伪存真,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得出正确的诊断结果。
要想明确椎体的错位类型,必须通过三部定位诊断,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第二步触诊定位诊断、第三步影像学定位诊断。
龙氏手法要求做到稳、准、轻、巧,手法中须柔中带刚。
稳:对病情要细心分析,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触诊脊椎偏歪时,注意分析是生理性(畸形)还是病理性(符合三步定位诊断),避免误诊误治。对于颈椎错位须分清类型,尽可能以少而准的正骨手法纠正。防止急于求成,判错方向又粗暴复位,发生意外损伤而加重病情。对于病情复杂者,须分析清楚,先易后难,逐步复位。
准:病因分型准确(主治法选准),临床分型准确(辅治法选准),三步定位诊断准确(治疗部位选准),错位类型准确(正骨手法选准)。轻:手法能轻勿重,先轻后重,老少弱者用缓慢复位法。巧:利用体位、杠杆力、对顶力、对拉力、牵引力复位。
龙氏正骨手法:
是治疗颈椎病病因分型中颈椎关节功能紊乱型的主治法。它是以中国医学传统的伤科正骨、内科推拿法为基础,与现代脊柱生理解剖学、生物力学相结合,根据脊椎小关节错位的病理变化,研究出的治疗脊柱关节错位,椎间软组织劳损,关节滑膜嵌顿和椎间盘突出等病症的有效方法。这种手法既治骨又治软组织、具有准确、轻巧、无痛、安全及有效的特点。下面介绍几种颈椎常用手法。
1、仰头摇正法
适用于枕寰、寰枢关节的旋转式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其枕部,一手托其下颌,使病人头部上仰(仰头可使C2-7颈椎后关节闭锁成"定点"),侧转,嘱病人放松颈肌(缓慢动2-3下),待头转到最大角度时,稍加有限度的"闪动力",即可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此操作中有时可听到关节复位的弹响"咯得"声。也可取坐位操作。(一仰头二转头三拉颈四闪动)
小技巧:当寰枕关节发生旋转式错位时,第一步仰头的角度大于30度、第二步转头的角度小于30度,要用托住下颌的手转过来、第三步拉紧颈部,卡住寰枕关节、第四步拖住下颌的手稍加一个有限度的闪动力。在进行触诊的时候,要明确寰椎横突的位置(拇指指尖按压乳突,则指腹下的凸出物为横突),左右按压,询问患者那个较痛。
2、低头摇正法
适于颈椎2-6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平枕、低头(中段颈椎错位者约屈20度。下段颈椎错位者前屈须大于30度)术者一手轻拿其后颈,以拇指按压于错位的横突后隆起处下方作为"定点",另一手托其面颊部作为"动点",以枕部为支点,转动头部,当摇头至最大角度时,动点的手用有限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按压成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的阻力而复位。缓慢复位法根据需要可重复2-3次。(一低头二转头三拉颈四闪动)
小技巧:当颈椎的2-6椎体发生旋转式错位的时候,通过触诊这些椎体的后关节突,来判断错位的类型(颈椎2-6关节突关节,可以在风池穴往下触摸)、一手拇指触诊患者的错位椎体后关节、第一步低头的角度小于30度、第二步转头的角度大于30度、第三步托住患者面颊转动头部,可重复2-3次,最后确定卡住错位椎体关节、第四步托住面颊的手稍加一个有限度的闪动力。低头跟旋转的角度要以拇指按压处有紧张感为宜,这样才能卡住错位的关节。
对以下文章感兴趣:长按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