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疾病。此外,RA具有高致残性,随着病情进展,RA会引起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导致患者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我国一项多中心横断面研究发现,RA患者残疾发生率高达50.3%,且病程越长致残风险越高(图1)[1]。
图1.不同病程的致残率为延缓和防止残疾的发生,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一项综述显示,RA早诊断和早治疗可使高达90%患者延缓关节损伤的进程[2]。随着生物制剂的诞生,中外风湿病学会将RA的治疗原则在既往“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倡达标治疗(treatment-to-target)。达标治疗指治疗达到临床缓解,若无法达到临床缓解,可以以低疾病活动度(LDA)作为治疗目标[3,4]。融合蛋白类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i)是目前证据较为充分、应用较为广泛的生物制剂改善病情抗风湿药(bDMARDs),注射用重组人II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商品名:益赛普?)年在我国上市,其治疗RA的效果如何?下文将详细论述。
bDMARDs可降低RA致残风险
传统DMARDs(csDMARDs)是治疗RA的常用药物,但一项研究[5]前瞻收集RA患者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大量接受csDMARDs(主要是甲氨蝶呤,MTX)的患者仍处于中高疾病活动度,这与RA关节破坏和功能障碍密切相关。那么对于csDMARDs治疗无效的RA患者该采取更换csDMARDs还是启用生物制剂的策略?针对这个问题,Yoon-KyoungSung等[6]从两个全国性韩国RA登记研究选择难治性活动期RA患者,从每项登记研究中共确定例TNFi起始治疗患者和例csDMARD更换患者。意向治疗分析显示,TNFi起始治疗患者的1年缓解率均显著高于csDMARD更换患者(P0.01)。方案分析也得到了类似的结果,TNFi起始治疗患者的缓解率显著高于csDMARD更换患者(P=0.04)。说明对于csDMARD难治性活动性RA起始生物制剂治疗可提高缓解率。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生物制剂治疗RA能尽早达到LDA延缓机体功能受限,还可以抑制影像学进展,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YosukeHattori等[7]纳入75例早期RA患者,患者持续接受生物制剂治疗12个月。结果显示,12月时临床缓解组[疾病活动指数(SDAI)≤3.3]和LDA组(3.3SDAI≤11)的功能缓解率[健康评估问卷残疾指数(HAQ-DI)≤0.5]分别为97%和86%。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疾病病程与6个月SDAI水平是影响12个月功能缓解的重要因素,6个月时SDAI预测12个月功能缓解的最佳切点为15.7。
一项系统性综述和网络荟萃分析[8]研究了生物制剂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放射学进展的影响,发现与MTX相比,大多数生物制剂(戈利木单抗除外)+MTX的1年影像学进展率显著更低。
从以上可以看出bDMARDs能够在临床缓解、放射学进展和功能维持实现全程达标,提升RA患者生活质量。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类风湿关节炎治疗建议》[9]指出,有预后不良因素时(存在自身抗体,高疾病活动度,早期骨侵蚀或两种csDMARDs治疗失败),应在csDMARD基础上加用任意一种bDMARD或JAK抑制剂。如果治疗失败,推荐使用其他任意一种bDMARD(其他类或同类)或JAK抑制剂。
目前面世的bDMARDs种类较多,该如何选择?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非干预性研究(MODERATE研究)[10]纳入57例既往接受DMARD治疗但疾病活动度为中度(3.2DAS28≤5.1)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为首次接受TNFi。结果显示,1年临床缓解率为21%,58%的患者DAS28评分降低大于1.2。根据EULAR标准,分别有46%和35%的患者获得中度和良好应答。可以看出,在其他DMARDs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TNFi显著降低了RA患者的疾病活动度,可考虑优先使用TNFi治疗RA。
总结
融合蛋白类TNFi具有起效快、不易产生中和抗体、降阶梯治疗疗效持久稳定等特点,拥有广泛的优势人群,是治疗RA生物制剂的优选,及早将其用于RA有效控制患者病情,延缓关节损伤,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益赛普?是国内最早上市的TNFi,迄今为止已有16年的临床应用,其对多种炎症关节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久经临床验证。为增加TNFi的可及性,年益赛普?价格全国范围下调超50%,降价同时,三生国健坚守药品质量控制,确保降价不降质,致力于用高品质药品、亲民价格惠及广大患者。在将来,三生国健依旧坚守初心,心系广大风湿免疫病患者,打造更多卓越的产品。
参考文献:
1.周云杉,王秀茹,安媛,等.全国多中心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残疾及功能受限情况的调查[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7(8):-.
2.DanielAletaha,JosefSSmolen.DiagnosisandManagementofRheumatoidArthritis:AReview.JAMA.Oct2;(13):-.
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中华内科杂志,,57(4):-.
4.JaclynAnderson,LironCaplan,JinoosYazdany,etal.Rheumatoidarthritisdiseaseactivitymeasures:AmericanCollegeofRheumatologyr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