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病又称「孤儿病」,指发病率极低,患病人口数量极少的一大类疾病。根据WHO的定义,罕见病的患病人数占总人口的0.65‰~1‰。
罕见病一直是现代医疗亟需攻破的重大难题之一。罕见病种类繁多,目前全球估计有余种,因单种疾病患者人数稀少,开展的研究十分有限。此外,虽然80%以上罕见病可能是基因缺陷所致,但仍存在表型、基因型及基因型-表型分析的技术挑战。
罕见病的困境首先体现在确诊上。许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缺乏诊断和治疗经验,罕见病误诊的几率非常高。
据《年中国罕见病调研报告》显示,43%的患者需要在4医院求诊才能确诊,有16个患者甚至经历了超过20家医院才获得确诊。
正值国际罕见病日,基于我国罕见病现状的流行病调查,下面将与骨科相关的部分常见的罕见病(图中黄色字体)介绍如下:
1肌萎缩侧索硬化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lateralsclerosis,ALS)是一种病因未明、主要累及大脑皮层、脑干和脊髓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
临床表现:该病隐袭起病,进行性发展。临床表现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同时或相继受累的症状体征,不伴感觉障碍,随病情发展,逐渐出现四肢萎缩、无力,完全卧床,并出现吞咽困难、呛咳,呼吸困难,最终呼吸衰竭。
平均生存期3年左右,以呼吸肌无力起病者,进展最快,以下肢起病者,病程相对较长,约10%左右的患者可达10年以上。由于病因并不明确,至今本病仍无有效预防方法。
诊断:肌电图是最重要的检查项目,90%以上的典型病例通过肌电图检查可确诊,但早期误诊率较高。胸锁乳突肌、胸段脊旁肌对于早期诊断十分必要。
该病需要与脊髓型颈椎病、多灶性运动神经病、进行性脊髓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运动轴索性周围神经病、青年良性远端肌萎缩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治疗:目前ALS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除了针对病因的治疗外,治疗内容还包括营养管理、呼吸支持、心理支持、对症治疗、临终关怀等。利鲁唑是目前唯一经临床试验证实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生存期的药物,但价格昂贵。
2脊髓性肌萎缩症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较常见的下运动神经元疾病,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退行性变为主要病理特征,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临床表现:进行性对称性肢体近端和躯干肌肉无力、萎缩和瘫痪。四肢无力表现为近端重于远端、下肢重于上肢。患儿的呼吸肌常受累,出现肺炎、呼吸困难等症状,重症患儿常常死于呼吸衰竭。
诊断:基因诊断为SMN1基因外显子7纯合缺失或SMN1复合杂合突变,是诊断该病的金标准。
治疗:对SMA患儿而言,诊断后进行早期呼吸功能评估和呼吸功能干预、以及使用咳痰机和呼吸机,对于减少上呼吸道感染以及维持正常呼吸功能非常重要。康复训练、骨骼护理和使用护具、增加营养干预对于延长患儿生命和提升生活质量都是至关重要的。
庆幸的是,首个SMA治疗药物SPINRAZA?(Nusinersen)已上市,其通过鞘内注射给药,明显改善患儿的肌力和运动功能、延长患儿生命,药物疗效显著但价格昂贵。
3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综合征(Mccune-AlbrightSyndrome,MAS)又称为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伴性早熟综合征,是一种具多发性骨纤维发育不良、非隆起性局限性皮肤褐色素沉着和性早熟三大特点的疾病,属于先天性异常性疾病。
其致病基因为位于20q13.32的GNAS基因。患者一般4个月-2岁发病,表现为界限清楚的色沉斑片,常见于躯干、臀部、腿部。部分合并有骨痛、病理性骨折、和继发的畸形。
4先天性脊柱侧凸
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scoliosis)患者出生后即发病,由于形成的弯曲易于进展,并且患者仍有较长的生长期,所以容易产生较严重的畸形,且通常较僵硬,难于矫正。
根据畸形的类型对脊柱侧凸进行分型,主要分为形成障碍,分节不良和混合畸形。形成障碍最典型的例子即半椎体;典型的分节不良为骨桥,即两个或多个椎体一侧或双侧的骨性连接;混合型即同一患者同时具有以上2种畸形。
图示:半椎体(红色箭头)
患者表现为两肩不等高,一侧腰部皱褶皮纹,腰前屈时两侧背部不对称,即「剃刀背」,脊柱偏离中线,背部皮肤可能会出现色素沉着、异常毛发或包块。全脊柱正侧位片可明确诊断。
图示:异常毛发分布
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最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是观察,每4-6个月随诊一次,常规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片,对不能站立的婴幼儿可行卧位X线检查。对尚未发育成熟、畸形逐渐加重,侧弯节段长且柔软的患者可行支具治疗;对于迅速发展且严重畸形的患者可行手术矫形。
5马凡综合征
马凡综合征(Marfansyndrome)是一种以结缔组织为基本缺陷的遗传性疾病。据认为与先天性蛋白质代谢异常有关。
临床表现:本综合征临床表现不一,主要累及骨骼、心血管系统和眼等器官组织。多见于儿童,也可见于成人,多数病人出生后即有症状,面容显老,表现为一种忧愁的外观,躯干纤细肌肉不发达,皮下脂肪菲薄。
患者四肢奇长且细,尤以指(趾)为著。躯干可因侧弯后突而短缩,使四肢显得更为伸长,宛如蜘蛛足,故名蜘蛛指,拇指征和腕征阳性。肌肉张力降低,关节活动增加,可有超常的运动范围,但脱位罕见。头长,额部圆凸,胸骨畸形多由肋骨过长所致漏斗胸或鸡胸更常见,肩胛隆起呈翼状。
图示:拇指征阳性。令患者拇指内收,横置于掌心伸直并握拳。如果伸展的拇指明显超出该手尺侧缘,则为阳性。
图示:腕征阳性。患者以一手在对侧桡骨茎头近端处握住对侧手腕,以拇指和小指围绕1周如果拇指与小指不加压力时可相互重叠则为阳性。
治疗:该综合征无根治性治疗方法,多为对症治疗。及时完善眼科肌心血管系统的检查,严重胸廓、脊柱畸形、中度主动脉瓣闭锁不全或主动脉根部明显扩张患者,可采用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多数病人可存活到中年,常死于主动脉瘤破裂和心力衰竭。
6成骨不全症(脆骨病)
成骨不全症(Osteogenesisimperfecta),又称成骨不全、脆骨病、先天性发育不全、瓷娃娃、原发性骨脆症,是一种罕见遗传性骨疾病。
轻者可无症状,正常身高,仅轻度易发骨折。重者残废,甚至死亡。一般出现的症状为骨脆性增加,轻微损伤即可引起骨折,常表现为自发性骨折,或反复多发骨折。
骨折大多为青枝型,移位少,疼痛轻,愈合快,依靠骨膜下成骨完成,畸形愈合多见,肢体常弯曲或成角,一般过了青春期,骨折次数逐渐减少。可有脊柱侧凸,骨盆扁平,或有身材矮小。
图示:成骨不全,畸形愈合
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预防骨折,要严格的保护患儿,一直到骨折趋势减少为止,但又要防止长期卧床的并发症。
对骨折的治疗同正常人,由于骨折愈合较迅速,固定期可短。畸形严重者可采取措施矫正畸形,改善负重力线。
除以上几种罕见病以外,与骨科相关的疾病还有假性软骨发育不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多发性骨骺发育不全症、三好氏远端肌肉病变等等。
以上对骨科罕见病的介绍
你还有什么补充吗?
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好文推荐主任提问:人工关节置换知多少?
颈椎骨折哪种固定方法好?
期刊速览
跟骨骨折如何治疗?看完这篇你就会啦
主任提问:下肢骨折知多少?
你还在嘱咐患者术后伤口不要沾水吗?
超声动态检查评估肩部疾病
编辑|Seaweed
题图
站酷海洛
投稿请戳我?
参考文献:
1.石鑫淼,刘徽,王琳,等.基于中国万余例次住院病例的种罕见病现况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98(40):-.
2.徐昊鹏,朱翀,弓孟春,等.中国罕见病研究的现状与未来[J].协和医学杂志,,9(1):5-9.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