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世界上第一代复方口服避孕药(COC)问世,此后的60年,COC帮助亿万女性远离流产伤害,让女性可以自主地决定生育问题,更好地安排工作和家庭计划。60年来,不仅仅是避孕,COC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也被广泛地应用,包括规律月经、缓解痛经、治疗相关妇科疾病以及降低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风险等。60年来COC这份“爱的处方”一直秉持初心,与妇产科医生携手呵护女性生殖健康,保护女性生育力。基于此,中国医学论坛报策划“爱的处方”栏目,医院郎景和院士作为栏目发起人,邀请众多领域内权威专家围绕“COC60年与女性生育力保护”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探讨。本期我们有幸邀请医院梁晓燕教授就不孕症的病因、流行趋势及女性生育力的保护等方面进行阐述和分享。
梁晓燕教授
中山大学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医院生殖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医学院妇产科学系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内分泌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第一至四届委员会临床学组委员,广东特支计划杰出人才,广东省医学领军人物,广州市天河区人大代表。任-年度全球华人生殖医学会主席。主要从事辅助生育技术的应用及生殖内分泌研究方面。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杂志发表相关学术论文余篇。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辅助生殖临床技术-实践与提高》,参与《中华妇产科学》第一、二版的编写。负责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及卫生厅基金共30余项,作为首席科学家获得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建立有效的人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优化体系及其临床应用的安全性研究”。参与国家PCOS、高泌乳素血症及闭经的诊疗共识的制定。
充分认识:不孕症病因复杂,需精准把脉、有效施治
不孕症的定义是指女性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则可诊断为不孕。导致不孕的因素复杂多样,男女双方均存在不孕因素。
美国一项基于10万例标本的研究表明,男性的生育期精子数量和质量均较10年前出现明显下降的。但女性不孕症的发生率尚缺乏确切的统计数据,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复杂,难于确切诊断,因此数据不易收集。但如果以“闭经年龄”作为评价标准,女性原因导致的不孕症发生率较以往未有较大波动。但伴随医疗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也确使很多不孕症得以被诊断及发现,使主观感受上当前人们的不孕症的发生有所增加。但另一方面,因女性生殖道感染及人工流产导致的不孕症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医生和患者均需提高认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正确看待:辅助生育不是不孕症治疗的全部
近年来,生育力保存这一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这其中既有社会因素又有疾病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女性受教育程度和社会地位的提高,以及由于计生政策的执行,经济、疾病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产次间隔长,导致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临床上目前有很多高龄女性有生育需求,但是患者此时已经错过了最佳的生育年龄,卵子的质量也不佳。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许多威胁女童或年轻女性生命的生殖系统疾病多数可以治愈,但也常常因患某些疾病、损伤或者意外事件而影响生育力,故妇科良恶性肿瘤患者生育能力的保存和保护,使她们有机会获得后代,已成为全球相关技术创新与临床探索的热点。尤其如何使年轻女性肿瘤患者的生育力得到保存和保护,应成为妇科、生殖科及肿瘤科等相关领域共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