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缺陷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围产儿死亡、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已成为影响人口素质和群体健康水平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不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将严重制约我国婴幼儿死亡率的进一步下降和人均期望寿命的提高。
出生缺陷到底是什么?
出生缺陷又叫先天畸形,是指孩子在出生前,在妈妈肚子里就已经发生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代谢异常或代谢缺陷以及精神和行为所致的异常。比较多见的出生缺陷有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管畸形(包括无脑儿和脊柱裂)、唇腭裂、先天愚型,多指(多趾)和脑积水等。
出生缺陷高发人群
1、准妈妈年龄在35岁以上者;
2、孕早期受过病毒感染,特别是风疹病毒感染者;
3、孕早期部分微量元素缺乏,特别是碘与叶酸缺乏者;
4、孕早期接触过X线或苯、铅、汞等有害物质者;
5、孕早期用药未经医生指导。
“出生缺陷”是怎么发生的呢?
出生缺陷的病因繁多且复杂,主要有三类:一是环境致畸因素的影响,如:孕妈妈在怀孕期间感染了风疹、巨细胞等病毒或感染梅毒螺旋体;接触了汞、铅、苯、农药、X射线等有毒物质,使用了某些致畸药物;二是母亲在怀孕前和怀孕期间微量营养素不足,如叶酸、碘缺乏等;三是遗传因素,由于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导致的出生缺陷,主要遗传有家族史。
怎么预防出生缺陷呢?
第一道防线
进行婚前医学检查和孕前保健,包括婚前咨询检查,了解未婚双方的健康状况有无影响下一代生命健康的疾病,需要采取什么相应的预防措施。怀孕前做好充分准备,孕前妇女要选择最佳的生育年龄、预防感染、戒烟戒酒、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有毒有害物质、避免接触高温环境等,并根据需要增补叶酸、注射疫苗等。禁止近亲婚育。
具体措施
1、孕前3至6个月进行孕前检查;
2、避免近亲结婚生育和大龄生育;
3、孕前3个月至孕后3个月补充叶酸,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畸形的发生;
4、食盐加碘可预防地方性克汀病;
5、在孕前及时发现和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
6、远离毒品,戒烟戒酒,严格控制孕期用药安全;
7、夫妻双方孕前三个月开始就应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第二道防线
是指孕早期保健,包括合理营养、谨慎用药,推广联合产前筛查在早孕期(8-14周)、中早孕期(15-20周)进行,孕妇可在孕12-14周、孕20-22周及32周左右各进行一次B超检查,可检测出70%-80%的出生缺陷。母血生化指标产前筛查可检测出60%-70%的高危缺陷。在孕16-20周进行产前诊断,如染色体、基因诊断临床医学诊断等,可以早发现、早诊断,及早采取措施,预防缺陷儿。
具体措施
1、进行孕前遗传咨询和遗传学检查;
2、进行产前筛查和异常染色体筛查;
3、怀孕16至24周进行超声检查。
第三道防线
是指对新生儿筛查,开展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苯丙酮尿症、先天性听力障碍等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对缺陷儿童及早诊断,选择最佳的手术矫正时机,以降低缺陷儿给家庭造成的负担。但预防工作的重点是一级和二级预防,即婚前、孕前和孕期干预。
具体措施
1、进行新生儿先天性代谢性疾病筛查,进行早期干预;
2、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早期发现、预防和减轻听力残疾的程度;
3、开展儿童系统保健,即通过规范体检及早发现畸形缺陷,争取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项目办-
孕前优生-
妇科门诊-
产科门诊-
新生儿科-
儿科-
出生证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