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基层医生儿科儿保一体化培训系列公益讲座
讲座地点:医学界医生站中国儿童医疗之家讲座平台
北京时间.3.:00可以回放
讲座嘉宾
贾飞勇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医院发育行为儿科主任
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学组副组长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儿童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吉林省医师协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与康复专业组组长
吉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东北三省发育行为协作组副组长
中国抗癫痫协会青年癫痫委员会委员
带教策划、整理及编辑
石应珊医师,YingshanShi,MD,MS,FAAP
芝医院普儿科
中国儿童医疗之家创始人和总策划
1.抽动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抽动障碍的常见共患病:ADHD、OCD常见。
3.临床分型和诊断与鉴别诊断思维导图。
4.抽动障碍的治疗方案五步骤。
5.抽动障碍行为干预中CBIT的主要内容。
6.抽动障碍药物治疗四阶段。
7.抽动障碍的预后。
抽动障碍,简称抽动症,是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运动性和/或发声性抽动为临床表现的神经发育性障碍。其患病率约为6.1%,男孩多于女孩,5-10岁多见,一般10到12岁症状最重。
目前病因尚不清楚,多认为是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尚不明晰,但有26%至40%的抽动患儿,特别是慢性抽动或Tourette综合征患儿存在着家族史,提示该病与遗传有关。
生物因素包括感染、营养、过敏、神经递质等因素与抽动症严重程度有关;
心理因素如情绪与抽动严重程度相关,如紧张、焦虑、兴奋可加重抽动表现,放松和注意力集中可减轻抽动症状。
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环境因素亦与抽动症严重程度有关。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强迫症是抽动症的常见共患病;
2.另外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如学习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
3.心理情绪行为问题焦虑、抑郁、自伤行为等。
1.根据DSM-5抽动障碍标准将抽动障碍进行分型:
抽动障碍分型
症状
病程
病因
既往病史
短暂性抽动障碍
单一或多种运动和/或发声性抽动
1年以内;起病年龄:18岁以内
不能归因于物质或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
无慢性抽动障碍史或tourette综合征病史
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
单一或多种运动或发声性抽动
至少持续1年;起病年龄:18岁以内
不能归因于物质或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
无tourette综合征病史
Tourette综合征
多种运动和发声性抽动
持续超过1年;起病年龄:18岁以内
不能归因于物质或药物或其他疾病所致。
-
2.根据YGTSS对抽动障碍进行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小于25分)、
中度(25-50分)、
重度(50分以上)
3.临床诊断思维导图
病史采集:
①抽动表现;
②精神;
③学习、生活、社交;
④家族史;
⑤个人史
临床检查和评估:
①全身和神经系统检查;
②精神检查:观察与检查性交谈
实验室和辅助检查:
①常规化验检查;
②.疾病鉴别的辅助检查;
③.心理测验
根据诊断标准诊断
排除继发性抽动障碍
分型、分级
共患病评估
治疗方案的选择
有专科共患病MDT或转诊
根据DSM-5诊断标准将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根据YGTSS评估结果可分为轻度(小于25分)、中度(25-50分)、重度(50分以上)。鉴别诊断主要是与ADHD鉴别
1.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该病的多动是指活动量大、小动作多,动个不停,不能遵守规则;抽动障碍的动是指小肌群的抽动,表现为挤眉、眨眼、耸肩等。多动可以控制一段时间,与抽动障碍的短暂控制不同,是不随意动作。
2.局部疾病:眼部疾病、咽部疾病、鼻部疾病。
3.癫痫
4.感染后的疾病:PANDAS,累及基底节的脑炎
1.治疗总体原则:
治疗的目标:防止或减轻对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的损害,并不一定抽动完全停止。总体目标:不是为了完全控制症状,而是减轻症状和不再产生进一步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
治疗前评估:分析抽动的形式、共病情况、严重程度、损害度、治疗史等。
药物治疗前先开展心理教育和饮食/生活方式的调整。
有突出的ADHD、OCD等共病时应先治疗共患病。
评价治疗效果时,必须考虑到TS病程本身自然波动的因素。
2.行为治疗中,CBIT有较好的疗效和较高循证依据。
3.药物治疗分四个阶段:
选药、逐渐加量;
强化治疗,1-3个月;
巩固治疗,6-12个月;
减药停药,1-3个月。
4.总体方案共五步
心理教育和支持治疗;
避免诱因、调整饮食生活方式;
行为治疗;
药物治疗;
研究中的治疗方法。
第一步:心理教育和支持治疗
(1)干预对象:TD儿童或青少年本人:
本病认知度/自知力差异;
消除因对本病未知感所致的恐慌和焦虑;
鼓励孩子主动性,提高自尊心。家庭成员:
改善家庭环境;
父母教养方式;
积极心态参与治疗。
学校和社会(职场)环境人员:普及TD相关知识,减少歧视,接纳、容忍、帮助。
(2)PST具体干预内容和目标
1)首先向患者解释抽动症状可能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轻,压力、疲劳等可能会使症状加重;
2)让患者和家长清楚地了解TD的自然病程及治疗选择;
3)对父母行心理教育,让家长了解自身不良的情绪反应对患儿抽动的负面影响;
4)与患儿及父母共同讨论抽动对社交、学业等的可能影响;
5)鼓励患儿及家长去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