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后,美国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用内卷来描述一类文化模式,即当这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使自己转变到新的形态,取而代之的是,模式内部不断变得更加复杂。相类似的,我们也可以从中得出中国大学生群体内卷化日趋严重的原因: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数量与日俱增,据教育局统计,年高校毕业生总人数预计万人,同比增加35万。当然,中国各大高校的建设扩张也在稳步推进,但却远远赶不上大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学生群体便开始了内部的“精细化”,即内卷。
与上文提到的两种抽象概念相比,实际上中国大学生的内卷要更为畸形一些。这种内卷实质上是一种因无序的不良的竞争而导致的没有发展、停滞的状态。处在这种状态下的人,既不能停止努力,也无法打破现有的竞争边界。
最近这个词在大学生中广为流传、屡次出圈引起了一波又一波网络讨论。人的悲欢并不相通,卷的方式各有特色,
来看看当代大学生的“卷”法吧。
#1
开学之初,宿舍里早上六点半的闹钟响起,舍友掐掉闹钟,下床收拾自己,泡一杯麦片,一边喝一边看四六级单词。七点多打开门,在她即将离去之际,我勉强睁了眼,小声问了句“今天没早八吧?”“嗯,我去教室预习一下。”我懵懵懂懂地点头,身下的床突然就不温暖柔软了。
#2
专选课论文打印,老师没说字数限制,我冥思苦想的凑够两千字准备睡了我室友在苦恼一万多字怎么排好看的格式,结果有人直接出了本和书一样的东西,老师都懵了,说我哪看得完啊。
当然除了这些正经的卷,还有一些奇怪的卷法
l我们宿舍比谁中午起床更晚,这也算卷吧
l我晚上熬夜,睡得比我的室友们都晚,去西天先选位置,卷死你们
“学生说的内卷,往往想表达这样一种困惑:自己明明忙忙碌碌,学得很刻苦认真,但是好像并没有实现太大的突破,并没有提高太多。”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陈阳如是说。
#1
对于如何反内卷,我们也采访到了大连海事大学心理中心的心理老师,她建议:内卷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整体反映了社会的一种焦虑心态,每个人都在比较中生存,生怕自己被落在后面。希望大家在内卷中保持一份“清醒”,多去对内省思,了解自己的需求,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而不是在社会比较之中迷失自己,随波逐流。要尊重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的节奏,不要被裹挟到社会竞争中无法自拔。文字
刘道宸
图片
网络侵删
排版
刘道宸
审核
张雨竹孙瑞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