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护
骨折的临时固定(一)骨折的症状
1.肢体畸形,如弯曲、旋转、缩短等;
2.疼痛、压痛、肿胀;
3.功能障碍,如不能站立、行走或活动。
(二)骨折急救要点
1.止血。如伤口出血,应先止血,然后包扎,再固定。
2.加垫。在突出部位先用棉花或布片等软物品垫好,夹板或就便器材不要与皮肤直接接触,以免夹板把突出部位皮肤磨伤。
3.不乱动骨折部位,以免刺伤血管和神经。
4.固定骨折两端。夹板需扶托整个伤肢,把骨折折断端的上下两个关节固定好,才能把骨折部位固定好。
5.固定的绷带松紧要适度。固定不可过松、过紧,要露出手指或脚趾,以便观察血流情况,如发现手指(或脚趾)苍白或青紫色,说明包扎过紧,应当放松重新固定,防止坏死。
(三)几种骨折临时固定的方法
1.前臂骨折(夹板固定法)。将两块长短合适的夹板(木棒或竹片)分别放在前臂掌侧和背侧,用绷带、毛巾或手帕绑扎固定,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挂胸前。
2.上臂骨折(无夹板固定法)。用一条宽带将上臂固定于胸前,再用三角巾将前臂悬吊起来。
3.小腿骨折(夹板固定法)。将夹板(长度等于自大腿中部到脚跟)放在小腿外,垫好布垫后用布带分段固定。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4.大腿骨折(夹板固定法)。用一块长度相当于从脚跟至腋下的夹板放在伤肢外侧,在伤脚和骨突起处垫好布垫后,用5—7条布带分段固定。固定好后,健肢移向伤肢并列。脚部用"8"字形绷带固定。
5.脊椎骨受伤时,宜用平板固定,防止损伤神经造成残废。
编后语
自救互救是指居民自身或相互之间实施的初步救护措施。其目的是减少人员的伤亡,将空袭或灾害事故造成的伤害限制在最低程度,维持生命,预防并发症。未雨绸缪早当先,居安思危谋长远,只有平时多学习、有准备,才能保证临危不乱,实现自救与互救。“人民防空知识科普”致力于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和人防意识,普及防空防灾基本知识,掌握防护基本技能,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