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接触骑手:告知骑手把外卖放在指定地点,待骑手离开再去取。
戴一次性手套或纸巾:用手套或纸巾隔离骑手接触过的包装袋。
表面消毒:用酒精喷洒外包装袋,或扔掉外包装袋。
饭前洗手:进餐前按7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堂食保持距离:不与人面对面进餐,尽量保持一定距离,可以选在非用餐高峰期去食堂。
吃饭前一刻再摘口罩:去食堂点餐全程戴口罩,不过多交流,直到用餐前一刻将口罩摘下。
餐前洗手:按7步洗手法,规范洗手。
少点凉菜:建议点热食,食物熟透后,病毒不可能存活。
用微波炉热饭时,微波炉里的高温本身具有杀细菌、杀病毒的作用,所以热饭本身不会导致病毒传染。但需要注意的是,假设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在使用微波炉时,用带有病毒的手直接接触了微波炉的把手或按钮,那微波炉的把手或按钮是有可能存在病毒的,这样频繁的反复使用,会存在一定的交叉感染风险。为减少这种可能性,建议大家要注意这些:1、做好微波炉的基础清洁、消毒工作,保证微波炉的卫生。2、注意手卫生,如果手指接触了微波炉的按钮或把手,及时进行手消毒。3、在接触微波炉把手或按键时,最好用一次性纸巾包着手指隔着按,用完即丢。在目前的疫情下,可以准备消毒产品,比如84消毒液和75%的酒精,为一些公共接触区域频繁使用的物品消毒,比如门把手、电梯按键、台面、座机、开关、热水壶把手、洗手盆、坐便器等。还可以准备一些符合条件的酒精棉片或消毒湿巾,擦拭个人物品的表面,比如手机、键盘、钥匙等。疫情期间的办公场所,有条件的可以定期消毒地面,使用含氯消毒剂(有效氯浓度mg/L~mg/L)用拖布湿式拖拭,作用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不需要。关于衣物消毒●一般只要不接触危险人群,衣物正常换洗即可;●鞋子可以放在门口或阳台通风处。●如果实在担心,可以适量喷洒75%医用酒精,再将衣物内外翻面,挂于玄关或阳台通风。关于洗头●头发属于「不吸水材料」,病毒的飞沫并不会在头发上存活太久,传染风险并不高,不必太担心病毒会经头发带到被窝的问题。●如果实在担心,可以戴帽子出门,回家适量喷洒75%医用酒精,对帽子进行消毒处理。温馨提示:酒精喷雾易燃易爆炸!注意远离厨房和火苗!尤其是在电梯内等密闭空间内喷洒酒精后一定避开吸烟人。到家后,请给随身物品消毒,比如:口罩:如未与人近距离接触,未沾湿、污染和破损,挂在通风处保存。手机、钥匙、钱包:可用棉球蘸取少量75%的医用酒精擦拭消毒。●少在公共区域停留。●做好自己房间地面和物体表面的消毒,可以用含氯消毒液进行擦拭,并开窗通风。●个人物品放在自己卧室,避免弄混。除了自己房间消毒外,使用公共设施时要注意:公用冰箱:生熟分开,定期清理、消毒。洗衣机:洗衣服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洗衣机内外,洗衣时可以加一些衣物除菌液。卫生间:使用马桶和洗手盆前先用消毒液擦拭,冲水时先盖好马桶盖。厨房:厨房台面尽量不摆放食物,使用后的厨房做好清洁工作,可用清水擦拭,保持地面卫生。碗筷蒸煮30分钟消毒。首先要看快递、外卖的包装是否存在破损和污染。如果没有,那即使快递、外卖曾被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的人碰过,那收快递、取外卖时感染病毒的可能性也极低。其中最为主要的原因就是新型冠状病毒脱离载体(如手、飞沫、唾液等)后,在空气中存活的时间十分有限,如果没有特定的环境和营养,新型冠状病毒在人体外是很难继续生存的。同时,在公司或家里拥有一定清洁与防护条件,与外卖小哥和快递员接触前,佩戴好口罩,去掉包装后及时洗手,再接触口鼻、眼睛,这样做能在一定程度上把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佩戴口罩这种个人预防措施首先是基于个人暴露于疾病的风险来考虑的,如果个人独处,或是在比较空旷不存在人员近距离接触的情况下,也可以不戴口罩,因为这个病毒是通过近距离接触,飞沫传播的,如果没有这种情形,感染风险是很低的。不是,虽然我们之前是给过建议一次性医用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医用防护口罩6~8小时换一次,但是,这个标准是针对医务人员,尤其是密切接触确诊患者的医务人员嘞。对于不接触患者的普通人来说,就正常的出个门、上下班、买个菜,口罩用一次就丢确实也没有必要。如果在使用口罩过程中符合这些条件,那么你的口罩可以反复多用四五次是没有问题的:1医院或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如商场、影院、网吧、KTV等),仅仅在上班、闲逛、买菜时口罩使用时间可适当延长。2口罩必须保持其贴合性和功能有效性。如果你的口罩已经变形了甚至破了,那就必须换。3减少与口罩外表面的不必要接触,并严格遵守手卫生习惯和口罩穿脱规范。如触摸或调整口罩前后,应当好生洗手。4连续最长使用时间不超过8小时。5口罩专人专用,没有被别个用过。6在两次使用口罩之间,口罩挂在指定区域,或放在清洁、透气的容器中,如纸袋、自封袋,而不是随随便便甩在桌子上,丢在包里头。在没有其它条件的时候,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免洗手消毒液产品会起到不错的效果。但是,稍微有点条件都麻烦大家不要偷懒,还是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更稳当,记得要搓揉15秒啊!整个洗手过程至少要1分钟!不要冲一下就了事!能,但尽量少出。发现病例后,与病例密切接触的人会被隔离。疾控机构会上门对病家进行消毒。公共区域由疾控机构指导物业进行加强消毒处理。*湖北部分小区已经禁止居民出门,请以当地管理规定为准有风险,但能防范。电梯由于狭小密闭,是“接触传播”的高发区。无论电梯有没有其他人,小区住户们都应该戴好口罩乘坐。可垫一层纸巾去触碰电梯按钮,杜绝在电梯里用手摸脸、揉眼睛,回家马上洗手。最好不碰。首先,最好还是少出门。如果出门,尽量不要直接触碰小区的公共设施,如楼梯扶手、小区锻炼器械等。如果触碰了,一定不要再用手摸脸、揉眼睛鼻子,并回家第一时间洗手。不会,一定要通风。飞沫传播病毒的距离只有1~2米,随后会坠落。通风可以把室内可能存在的病毒浓度降低,所以每日要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与病例同栋楼的住户还要注意楼道的通风。不碰垃圾就不会。只要不直接触碰别人的垃圾,基本上风险还是很小的。倒垃圾时注意不要直接触碰垃圾桶,如果必须要掀开垃圾桶盖子,则可以戴一次性手套,并在回家后第一时间洗手即可。可每周消毒一次。家里的桌面、台面、地面等人常接触的地方,还有卫生间的水池、水龙头、马桶和便圈、冲水开关等,都可以用1:的比例稀释有效氯5%的84消毒液(稀释后浓度mg/L)。市场上比较常用的空气净化器的标准中,没有对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的杀灭率要求。因此,空气净化器不一定能过滤掉病毒。建议一般家庭,每日对室内通风换气,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发热,是指体温超过了正常范围的上限。通常定义的正常体温范围在36~37℃左右,但由于测量方式及工具的不同,这样简单的定义就显得不够用了。根据《诊断学》及UTD参考文献,我们整理了一份相对全面的「人体温度表」:数据参考: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第9版以及UpToDate临床顾问《成人发热的病理生理学和治疗》。部分数据由温差计算,可能存在0.1度的误差,详见文末参考文献。
而我们常测的「额温」和「耳温」,因影响因素多,无标准参考范围,临床习惯参考「腋温」。根据这个标准,如发现自己有发热症状,也不必过于担心,因为还有很多特殊因素,会导致体温上升。发热、干咳。出现发热并伴有干咳、胸闷等呼吸道症状,要及时戴口罩前往医用“发热门诊”就诊。如果出现发热,但未出现咳嗽,发热不超过38℃,可先居家观察1~2天,如果病情不缓解或加重,再前往“发热门诊”就诊。如果被通知成了“密切接触者”并正在居家隔离,则无论出现任何疑似症状(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胸闷、呼吸困难、恶心呕吐、腹泻、结膜炎、肌肉酸痛等),都要及时上报并听从专业人员指挥就诊。不是,很多问题都会引起「发热」。不要因为「发热」医院,这样反而会提高感染的风险,在家隔离,保持观察,通常几天后会好转。如果你在发热或咳嗽的同时,还涉有以下4种情况之一,请及时就诊。?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居住史;?发病前14天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聚集性病例(发病前14天内,参与过聚集性活动,且聚焦性活动中有2例及以上确诊)。如果有条件可以事先医院咨询再做决定。一般来说:早孕期:NT检查最好不要推迟。中孕期:大畸形筛查最好不要推迟。晚孕期:36~37周小结很重要,不建议推迟。医院产检,要做好防护,医院的设施,不要随便揉眼睛鼻子等,回到家及时洗手。产后复查除了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情况外,可以适当延后2~4周。但如果产妇有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等合并症,医院随访的。可能会需要调整治疗的药物。●如果是一位健康的妈妈,可以母乳喂养,但喂养前要先洗手、注意卫生、戴上口罩再去喂养。●如果是新型肺炎的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那么都不建议母乳喂养。●如果目前妈妈在吃着一些药物,那最好先询问医生。暂还未有定论。目前出现了两个例,出生5天和30小时后被确诊新型冠状病毒的案例。但目前仅是个例。也有部分案例,母亲为确诊肺炎患者,但新生儿未被感染。所以,新型冠状病毒是否可以出现母婴垂直传播,还不能下结论。产科因素:?不规则的阴道出血?突然头晕头痛、血压升高?孕晚期出现分娩征兆?胎动异常,阴道流水等与疫情可能相关的非产科因素:?如果两周内有高发疫区旅游居住史或接触史,体温超过37.3摄氏度伴有咳嗽、乏力,应该及时就诊。?如果两周内无高发疫区旅游居住史或接触史,则当体温超过38摄氏度时应及时就诊。?如果两周内有旅居史或接触史,体温正常但是有咳嗽、胸闷等呼吸道症状,也应该及时就诊。1岁以内儿童:不推荐戴口罩1岁以上儿童:可选儿童口罩1岁以内的儿童戴口罩可能会造成呼吸不畅,所以主要还以不出门作为主要防护措施。稍大一些的孩子也最好不出门或少出门,出门可以购买佩戴儿童专用的口罩,最主要需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