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工作需要,我每天都接触到众多耳聋患者,其中有一位2岁的男孩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他无法发出爸爸妈妈的呼唤,对名字的回应也显得漠然。医院检查,发现他的双耳全聋,内耳影像学检查更是揭示出双耳内耳未发育。家长透露,患儿曾在一岁多时接受过左手六指的手术。令人困惑的是,患儿出生后并未使用过耳毒性药物,家中也并无耳聋病史。在深入询问母亲怀孕期间的用药情况时,我们得知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真相:为了生一个儿子,母亲曾听信偏方,在怀孕40多天时服用了一种含有雄黄的药物,而且整个孕期都未曾感冒,身体状况良好。基于这些信息,我们初步推测,患儿的内耳畸形可能与母亲孕期服用雄黄有关。雄黄,这一在《神农本草经》中有所记载的矿物类药物,虽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遮疟,却因其毒性而备受瞩目。被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列为72种有毒中药之一的它,内服需谨慎,不可久用,更严禁孕妇使用。
那么,究竟何为雄黄?它又为何如此危险?雄黄,亦被称为石黄、黄金石或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这种矿石质软、性脆,通常呈现粒状、紧密状块或粉末状,其条痕为浅桔红色。当加热至一定温度时,雄黄会在空气中氧化为剧毒成分三氧化二砷,即我们常说的砒霜。这意味着,孕妇若服用雄黄,实际上是在服用砒霜。
砒霜的毒性极强,少量服用便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而大量服用则可能直接威胁生命。在孕期妇女中,这些症状与早孕反应相似,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雄黄的危害远不止于此。它还能导致胎儿发育停止和胎儿发育畸形,这些畸形通常非常隐蔽,常规产检难以发现。例如,手指/脚趾的畸形(如少指或多指)、耳朵的发育畸形(如外耳、中耳和内耳的畸形)等。这些耳朵结构的发育畸形可能导致耳聋,尤其是内耳的发育畸形或无发育时,即便是最先进的人工听觉技术也难以治疗。
需要明确的是,胎儿的性别并非由雄黄决定,而是由染色体决定。目前医学研究已证实,人体内存在X和Y两种染色体。当父母双方提供的是X+X染色体时,受精卵将发育成女孩;而当提供的是X+Y染色体时,则发育成男孩。因此,世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换胎药”,服用“雄黄换胎”不仅危害极大,还可能给家庭带来一生的痛苦和贫穷,给孩子带来终身的残疾。准妈妈们在孕期务必警惕致畸药物,如雄黄等,以确保母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