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金色大拇指的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

——金色“大拇指”的爱心之路

王长华

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我国目前每年新出生婴儿约为万人,每年全国新增的多指、并指和肢体短缩这三类畸形病人数超过4万人。由于四肢先天畸形的矫正手术难度高、费用大,可能需要多次手术,在西部地区,许多困难家庭难以负担医疗费,使患儿无法得到及时治疗。

自年6月起至今,由温州市慈善总会、中国农工民主党温州市委员会、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温州医院、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温州都市报、中国医师协会手外科医师分会联合发起的“大拇指工程”,除在温州本地持续开展外,已相继走进昆明、红河、遵义、阿坝、重庆、西安、银川、西宁、乌鲁木齐、阿克苏、郑州、海口、延安、南京、张家口、昌都等地,足迹遍及西南、西北、华东、华中等13省区的17个县市,救治了多名家庭生活困难的汉族、藏族、彝族、哈萨克族等各民族的先天性四肢畸形患者,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一家亲、互爱互帮互助的民族团结赞歌,被各族群众赞誉为“金色大拇指”。

“大拇指工程”团队走医院

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7年多来,“大拇指工程”走过了怎样的一条爱心之路呢?

这一切,还得从“大拇指工程”的发起人、温州医院、医院主任医师高伟阳说起。

善起初心源于手足

年,高伟阳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父母从事的是教书育人的职业。年,在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高伟阳以优异成绩考入温州医学院(温州医科大学的前身)。

池永龙教授是浙南地区显微外科的先驱。在一次手术中,医学生高伟阳临时充当了池永龙教授的助手。手术过程中,池永龙教授精湛的医疗技术,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是这个意外的机会,激起了他对显微外科的浓厚兴趣。

“我在实习阶段跟着池永龙老师做显微手术,我发现这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它能够极大地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能力,能够创作出我们很多在肉眼下无法完成的工作,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专业。”实习期间,这样的“神奇”就在高伟阳的心中埋下种子,以期有朝一日孕育出更大的“神奇”。

年6月,高伟阳教授(右一)发起的“大拇指”工程在温州启动。周飞亚摄

年,在医学专业学满5年的高伟阳,成为温医院的医生。当时,温州民营企业发展方兴未艾,工伤事故频发,特别是工人手部受伤的很多。那时候,高伟阳所在的科室只有两名医生,人手紧张,手术室异常繁忙。这对刚入行的年轻医生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几天不出手术室是家常便饭。在他的记忆里,有一个星期,他连续5天5夜连轴做手术,平均一天只休息2个小时。还有一次,他担任手术主刀,从头到尾持续32个小时,终于保住了病人的一只手,而这位病人也成为高伟阳几十年的至交!这台手术一直保持着该院手术时间长度无人打破的纪录。那些年,高伟阳每年的手术量达多台。他解释说,相对于其他手术,断肢再造手术耗时更长,因为要在显微镜下缝合无数条血管和小神经,其中包括1毫米以下的细小血管,这对医生的要求特别高。

有别于其他骨科领域大开大阖的手术风格,手外科更倾向于对患者功能恢复、外观美化的考量。每只手由29块骨头、条韧带、35条肌肉、48条神经构成,整个手掌结构由30多条动脉以及数量众多的小血管来滋养,对手术的精微度要求更高,其难度可想而知。

“大拇指工程”医院进行义诊

手外科的手术时间之长、工作强度之大,在骨科领域也是有目共睹。错过饭点是常事,饥肠辘辘时点一份辛辣肉食,来满足口腹之欲,随即就“满血复活”,迎接下一台手术。因此,“嗜辣如命”就成了高伟阳的一个独特标签,也是他持续工作的“法宝”。

“我们的手术一上台就要七、八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我个人的手术最长时间是32个小时,一周的时间里经常5天在手术室,家里人还以为我失踪了”,高伟阳说。高强度的手术是常态,术前温和淡定的眼神,一上台立即就转换为如鹰隼般锐利逼人,高伟阳全身心投入地在患者之手的“精雕细琢”上。从血管、神经的精细吻合,到功能的尽力保留,再到外观的最优化选择,铢量寸度,不容差错。

涓滴爱心汇聚洪流

进入21世纪,随着科室的壮大与成熟,高伟阳把医疗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ks/19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