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张图片是痛风患者尿酸盐结晶形成痛风石
什么是痛风?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严重者可出现关节破坏、肾功能损害,常伴发高脂血症、高血压病、糖尿病、动脉硬化及冠心病等。
什么人容易得这个病呢?临床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并逐步年轻化,男女比例15:1。饮酒、高嘌呤饮食、肥胖、吸烟、剧烈运动、突然受凉等可诱发痛风。
痛风会有哪些表现呢?1.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
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仅表现为高尿酸血症,只有5%~12%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关节炎表现,才能诊断为痛风。
2.急性痛风关节炎期
疼痛多在午夜或清晨突然起病,关节剧痛,症状在数小时内到达高峰,受累关节出现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常以第一跖趾关节为首发关节,可累及肘、腕及掌指等多关节,发作时可伴有发热。
3.痛风石及慢性关节炎期
痛风石是痛风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受累关节周围以及鹰嘴、跟腱、皮下等处。痛风石小如芝麻,大如鸡蛋,破溃后可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慢性关节炎多见于为规范诊治的患者,受累关节常表现为非对称性的肿胀、疼痛,关节内大量沉积的痛风石可造成关节骨质破坏引起畸形、功能障碍。慢性期症状相对缓和,但也可出现急性发作。
4.肾脏病变
痛风的肾脏病变多见于病程较长且不规律诊治者,表现为慢性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和急性尿酸性肾病,晚期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痛风发作时该怎么办?急性发作期宜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保持功能位,避免受累关节负重,疼痛缓解后72小时后,可逐渐下床活动。
目前痛风急性发作,临床上可应用秋水仙碱、抗炎止痛药物等治疗缓解症状,但需在专业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指导下根据病情应用,避免消化道反应及肾损害等副作用。
尿酸降到多少才算达标?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稳定及规律的降尿酸,并维持血尿酸达到目标值。降尿酸治疗的目标是预防痛风关节炎的急性复发和痛风石的形成,帮助痛风石溶解。建议所有患者血尿酸水平稳定控制在umol/L以下,但如合并痛风石、反复发作的患者,建议血尿酸控制在umol/L以下,这有助于缓解症状,并控制病情。怎样的生活方式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1)限酒;(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5)大量饮水(每日ml以上);(6)控制体重;(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8)规律饮食和作息;(9)规律运动;(10)禁烟
编辑:周慧兰
审阅:陈玉雅
扫码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