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今日健康播出神奇的中医外治

权威的医学专家

专业的健康知识

尽在南通三套——《健康我来了》

节目导视

kepu

认识专家

kepu

中医外治

脊柱侧弯有哪些诱因?

如何干预肌性斜颈?

推拿能帮助孩子生长发育吗?

健康我来了邀请中医推拿科专家和我们聊一聊神奇的中医外治。

什么是小儿肌性斜颈?

小儿肌性斜颈典型表现是头歪向一侧,下巴转向另一侧。在孩子头歪的同侧脖子肌肉上可以摸到一个硬疙瘩,这块有硬疙瘩的肌肉医学上称为胸锁乳突肌。孩子出生后,若发现脖子长时间歪向一侧,扶正后很快回到原来的倾斜姿势,此时应高度怀疑是否患上了小儿肌性斜颈。目前小儿肌性斜颈的发病率高达3.9-16%,病因多与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等造成胸锁乳突肌缺血有关,也与孕妇经常左侧卧位相关。

小儿肌性斜颈的家庭日常护理

1.拉脖子:让孩子坐在家长腿上,家长双手扶住孩子头部两侧,将头向健侧拉伸并使面部旋转向患侧,进行旋转牵拉,牵拉幅度由小至大,牵拉至最大幅度时停留2秒后恢复自然头位,然后再进行第二次牵拉。牵拉10次为1组,每天拉10组,分早中晚三个时段操作。2.趴着睡:让孩子趴着睡觉,旋转孩子头部,健侧面部贴近床面,使患侧胸锁乳突肌得到拉伸。

何为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产生三维畸形,即脊椎的一节或数个节段向侧方弯曲并伴有椎体旋转的三维脊柱畸形,脊柱侧弯使脊柱呈现“C”或“S”形弯曲。

脊柱侧弯的危害

  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外观上也看不到明显的躯体畸形。较重的脊柱侧凸则会影响婴幼儿及青少年的生长发育,使身体变形,影响生理健康;严重者可以影响心肺功能与肠道系统,影响儿童及青少年肺脏和胸廓的发育,致胸廓畸形,肺容积减小,呼吸功能受损,甚至累及脊髓,造成瘫痪等。

脊柱侧弯的自查

  对于青少年脊柱侧弯,轻度的脊柱侧凸通常没有明显的不适,而脊柱侧弯往往发生在青春发育期,10~15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发育的高峰期,每年角度增加,很多家长因为缺乏相关知识而延误治疗。所以,建议家长在家自行给孩子定期进行脊柱检查,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自查步骤如下:让孩子脱掉上衣及外裤,光脚自然站立,双手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家长站在孩子背后观察:1.观察孩子的两肩是否等高。2.用手摸一摸孩子背部的肩胛骨,看两侧肩胛骨最下端是否等高。3.用中指和食指夹着脊柱棘突划下来,观察划痕是否为一直线。4.亚当斯身体前屈试验:请孩子双腿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合十向前弯腰至90°鞠躬状,检查者从后方检视患者的背部是否有不对称的突起,较高的凸起即为侧弯的凸侧,称之为“剃刀背”。5.女孩子两侧乳房发育是否对称。

  通过以上检查,可初步判断脊柱是否存在问题,若医院就诊进行相应的检查。如果检查之后出现上述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则需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医院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X线片,测量脊柱的弯曲角度Cobb角,若X光片上弯曲角度小于10°也没有任何功能性问题,称之为脊柱不对称,进行适当锻炼即可;当弯曲角度(Cobb角)大于10°时,我们就可以确诊为脊柱侧弯。

脊柱侧弯的预防措施

  儿童及青少年需注意坐、立、行的姿势,例如读写时身体坐正,身体距离桌子一拳的距离,眼睛距离书本一尺的距离,坚持做到不弯腰弓背写作业、看书等。

  坚持体育锻炼,增强脊柱周围肌群力量,如单双杠、蛙泳、平板支撑等。

  定期进行体检,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人体应该顺应阳气升发之势

配合传统小儿推拿手法来进行体质调节

达到促成长、增身高、益智力,提高免疫力的效果

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

更是儿童生长发育的黄金时机

小儿推拿促生长

常用穴位介绍

1.补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指端到指根

操作方法:屈拇指向心推

操作次数:-次

功用介绍:健脾胃、补气血

方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小儿脾气多不足,运化功能差,加之小儿饮食不知自调,或喂养不当,均易损伤小儿脾胃。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为生长发育提供原料支持。如遇小儿饮食过度、变更失宜,则先清后补。

2.补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

操作次数:-次

功用介绍: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方义:肾为先天之本,小儿出生,生长发育旺盛,对精血的需求与日俱增,小儿离开母体,先天之精已不再增加,并将随着人体之利用不断消耗。肾藏精,主生殖和生长发育,先天之精来自父母,后天之精来自饮食水谷。肾主骨生髓,髓分骨髓、脑髓、脊髓。肾中精气充足,则骨得养、脊坚强、脑机灵。补肾经可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3.掐揉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方法:掐揉板门穴

操作次数:50-60次,掐1揉3

功用介绍:健脾和胃、消食导滞、降逆

方义:板门穴被誉为脾胃之门,用于脾胃气机闭阻、升降紊乱、运化失调等。揉板门可消食导滞,用于饮食不振、嗳气、腹胀、腹痛、泄泻、呕吐等有良效。掐板门可治食积化热之身热、口臭、烦躁不安等。掐揉板门可通达上下气机、调和穴位偏性。

4.揉二人上马

位置:手背环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凹陷处

操作方法:用指端揉

操作次数:揉50-次

功用介绍:滋阴补肾、顺气散结、利水通淋

方义:为滋阴补肾之要法。用于阴虚阳亢、潮热、盗汗、烦躁、牙痛、目赤、喘咳、小便涩痛、前阴肿痛等。

5.摩囟门

位置:1-1.5岁小儿位于前发迹正中直上约2寸,囟门闭合后用百会穴代替

操作方法:医者右手掌掌面置于囟门处,顺时针缓慢摩动2-3分钟

功用介绍:祛风定惊、益智健脑、升阳举陷

方义:是重要的小儿保健穴位,常做之能健脑益智、预防感冒,增强小儿抵抗能力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6.摩腹

位置:整个腹部

操作方法:以全掌或掌根置于顺时针轻摩全腹

操作次数:3分钟、-次/分钟

功用介绍: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方义:对消化道紊乱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与捏脊、揉足三里合用,为小儿常见保健穴位。

7.捏脊

位置:小指末节螺纹面

操作方法:向心推为补

操作次数:-次

功用介绍:补肾益脑、温养下元

方义:脊柱位属督脉,督脉主一身之阳。用提揑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身健体的功能。注意:捏脊法不可每日使用,避免升阳太过导致发热、便秘、烦躁等。

更多关于中医外治的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ks/14192.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