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鉴定自古有之,古人就有“滴血验亲”的说法,主要看双方的血浆和血细胞是否产生反应:两个人的血放在一起,相融就是一家人,否则就不是一家人。其实这只是一种不科学的、极粗糙的鉴别方法:如果相融,判定结果为一家人的准确率只有60%左右,否定的准确率能达95%以上。现在随着新的遗传标记不断发现,亲子鉴定的肯定概率可达99.99%以上。
亲子鉴定的重要性,涉及亲子关系的纠纷:
非婚生子女的生父确认;
丈夫怀疑孩子不是自己亲生;
医院调错婴儿;
失散家庭成员的确认;
被拐儿童亲生父母的认定等等。
亲子鉴定
亲子鉴定又称亲权鉴定,是指应用医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方法,对人类遗传标记进行检测分析,根据遗传学原理判断可疑父母与子女是否存在亲缘关系的鉴定。
亲子鉴定中,需要确定与小孩有无亲子关系的男子称为有争议的父亲,假设父亲,或被控父亲(allegedfarther,AF),简称为AF。
需要确定与小孩有无亲子关系的女子称为有争议的母亲,假设母亲,或被控母亲(allegedmother,AM),简称为AM。
亲子鉴定指标
1.非遗传特征
根据妊娠期限推测受精日期等。
2.遗传特征
多基因遗传性状:如毛发颜色、皮肤颜色、耳毛、脸型及短指或多指畸形等体貌特征;
单基因座遗传标记。
亲子鉴定通常使用单基因遗传的遗传标记。通过对人类遗传标记的检测,根据遗传规律分析,对有争议的父母和子女血缘关系进行鉴定。
亲子鉴定原理
遗传规律-孟德尔分离率
孟德尔分离律(lawofsegregation)指体细胞核中的基因以成对的形式出现并决定着生物体的遗传性状,在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每个配子中就只含有亲代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完成不同遗传性状的独立传递。
孟德尔分离律认为在生殖细胞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成对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每个配子中就只含有亲代一对基因中的一个,完成不同遗传性状的独立传递。随后,精、卵细胞受精形成子代,孩子同一基因座上的两个等位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根据被控父亲和孩子的表型、基因型符合或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律,亲子鉴定可将被控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分为排除或不排除父权两种情况。做出排除与肯定父权的判断是亲子关系鉴定的第一步。
亲子关系鉴定的第二步是应用统计学理论判断被控父亲是孩子生物学父亲的可能性,计算被控父亲的父权相对机会,国内外大多数是根据母亲、孩子和被控父亲三者的遗传类型计算出父权指数(亲子关系鉴定中判断遗传证据强度的指标),然后计算父权相对机会,并由此做出能否肯定父权的结论。
内容来自人卫慕课
四川大学
《法医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