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中医健脾生血法治疗缺铁性贫血

患者以学龄前儿童、孕妇、育龄妇女为最多,是世界上重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根据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研究所的调查,在名学龄前儿童中,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占59.1%,并以6个月至1岁的儿童患病率最高。年上海市对若干托儿所的调查,也表明幼儿患缺铁性贫血较为普遍,约占被调查人数的30—40%。年秋,浙江省营养调查结果,在人的血红蛋白中,有33.1%的人,处于铁不足状态。其中城市居民为51.9%,农民为40.1%,大学生为48.3%,城市小学生高达68.3%。又根据铁摄入量的调查,浙江省各类人群的铁摄入量,在18.0~88.3毫克之间,占供给量标准的—%。由此表明,从食物中的含铁量来看,铁源是相当充裕的。再从食物类别来看,铁源主要来自植物性食物。但是,植物性食物的铁,吸收率极低。如大米仅为1%,小麦为5%,菠菜和大豆为7%。相反,肉类和肝脏的吸收率较高,约为22%。如按食物中铁的平均吸收率为10%计算,则平均每人每日吸收利用的铁,仅为1.8~8.88毫克。当然,这种情况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被利用的铁仍是不足的。因此,除了注意膳食中铁的补充外,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必须进一步努力提高铁的吸放和利用率。

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症状

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的含铁蛋白质,其中铁的数量约占人体总含铁量的70—80%。红细胞的主要成分即是血红蛋白。红细胞运送氧的工作,便是靠血红蛋白来完成的。铁是一种变价元素,有四氧化三铁、三氧化二铁和氧化亚铁三种。由于铁从一种价态变为另一种价态时,需要消耗(或放出)的能量极少,因而是血液中氧的良好载体。当血液进入肺部后,红细胞中的铁与新鲜氧相结合,铁便由低价变为高价;当血液进入到身体其他部位时,红细胞中的铁,则由高价变为低价,并释放出氧。此时,主要症状表现为:①由于供氧不足,体内的血液更多地流向重要脏器,而那些暂时影响不大的脏器,例如皮肤、粘膜等的血管则开始收缩。于是常会出现皮肤、眼睑内粘膜等变白。这种现象在口唇、指甲和耳垂等部分尤为明显。②由于无法供给细胞足够的氧,从而导致身体出现各种不适:呼吸急促、心跳加速、乏力、易疲劳、食欲减退以及嗜睡等。③缺铁性贫血还容易造成脑内缺氧,影响正常思维,使思考能力变差、健忘以及经常出现头晕、眼花、耳鸣等。对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还会直接影响到脑和身体的正常发育。此外,缺铁还会影响到蛋白质的合成和能量的利用,损害人体的免疫机制,导致无机盐和维生素代谢的紊乱,使铅滞留,镁、钴、锌的吸收量增加,血液内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血小板的数目增多。也会引起体内药物作用和代谢的变比,使尿中的琥珀酸和酮体的排泄量增加。

缺铁性贫血起病缓慢。当每天摄入的铁数量不足时,并不会立即发生贫血,而是利用身体中贮备的铁。当贮备的铁用完,开始出现贫血的倾向时,也都不会立即出现上述症状,甚至多数人连自我感觉都不明显。医院就诊时,病情一般都已发展到了中度贫血。因此,经常注意铁的补充,并使体内有一定数量铁的贮备,才能保证身体的健康。

铁在人体中的分布、利用和损失

一个成年人,全身含铁约3~5克,其中除了70~80%是以血红蛋白的形式,存在于红细胞中外,约10%分布在肌肉和其他细胞中,是酶的构成成分之一。还有一部分称为贮备铁,贮备在肝脏、脾脏、骨髓、肠和胎盘中,约占总量的15~20%。此外,还有少量的铁,以与蛋白质相结合的形式,存在于血浆中,称为血浆铁,数量约为3毫克。红细胞的寿命约为天,最后在肝脏或脾脏中破裂。这样,每天破裂的红细胞数,约相当于红细胞总数的1/。同时,每天又有相同数量的新的红细胞,由骨髓产生出来。因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红细胞数,保持相对稳定。一般一天之内,人体中破坏和产生的红细胞数,可达亿个左右,但人与人之间有一定差异。破坏(或死亡)了的红细胞分解出来的铁,转变成血浆铁,进入骨髓中后,再次用来生产新的红细胞。肌肉和其他细胞中的铁也是如此,细胞破裂后,变成血浆铁,然后再用来合成新的细胞。因此,铁与蛋白质、脂肪等其他营养素不同,除了因出血造成铁的损失外,铁在人体内并无消耗,而是循环利用。

尽管如此,但仍然有极少量的铁损失到身体外面,即每天脱落的肠粘膜、皮肤细胞以及毛发中所含的铁,平均约1毫克左右。成年男子为0.9毫克,女子为0.7毫克。因而每天需要从食物中吸收约1毫克的铁,以资补充。又由于铁的吸放率因食物而异,通常为10%左右,再加上安全系数,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中铁的摄取量,成年男子为12毫克,女子为18毫克,孕妇、乳母为28毫克。女子、孕妇、乳母因月经出血、胎儿成长和哺乳等原因,故每日摄取铁的数量应较多。

前已提及,缺铁会引起红细胞数减少,医学上常用红细胞计数的方法,来作为确定贫血的标准。一般,红细胞数为万/立方毫米,血红蛋白量在12%克以上者为正常。红细胞数分别在~、~、~、万以下/立方毫米以及血红蛋白在9~11、6~9、3~6、2克%以下者,分别被定为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人体对铁元素的供给和需求失衡导致体内储存的铁元素逐渐耗尽,继而红细胞内铁含量缺乏引起的贫血。祖国医学文献中,没有缺铁性贫血的病名,依据其证候特征当属于“萎黄”、“血虚”、“虚劳”、“黄肿”、“虚损”等范畴,属慢性虚损性病证,与脾胃密切相关。

发病机制《素问》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灵枢》记载:“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医宗必读》曰:“夫人之虚,不属于气,即属于血……而独举脾肾者,水为万物之源,土为万物之母,二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诸病源候论》记载:“夫羸瘦不生肌肤,皆为脾胃不和,不能饮食,故气血衰弱,不能荣于肌肤。”《外台秘要》提出:“脾劳虚损,消瘦,四肢不举,毛悴色夭。”《丹台玉案》提出:“(黄肿)多因……食积之为害也,或偶吞硬食过多,碍其脾家道路,经久不消,脾胃失运化之权,浊气上腾,故面部黄而且浮,手足皆无血。”《幼幼集成》认为:“为人身充皮毛,肥腠理者,气也;润皮肤,美颜色者,血也……气衰血弱,知其脾胃必伤”。

治则治法《卫生易简方》调理脾胃方“用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盐汤点服。一方加陈皮、缩砂”,治“脾胃虚弱,饮食少进”。《幼科发挥》谓:“人以脾胃为本,所当调理……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常固矣。”《血证论》谓:“治血者,必以脾为主”。

《难经本义》谓:“气中有血,血中有气。气与血个不可须臾相离,乃阴阳互根,自然之理也。”《读医随笔》谓:“人身有一种气,其性情功力能鼓动人身之血,由一丝一缕化至十百千万,气之力止而后血之数亦止焉。”气与血之间存在着“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的密切关系。《医宗必读》谓:“气血俱要,而补气在补血之先。”《幼幼集成》谓:“血虚者,精神如旧,唇舌如常,以四物汤加参、术。补气即所以生血也。”《温病条辨》:“血虚者,补其气而血自生。”《医林改错》谓:“治病之要诀在明白气血。”《开宝本草》谓:“铁华粉,味咸,平,无毒……和合诸药为丸散,此铁之精华,功用强于铁粉也。”铁与醋酸作用后生成的铁锈,现代药理学分析其化学成分为硫酸亚铁。

中医辨证:

1.脾胃虚弱症状:面色萎黄,头晕目眩,神疲乏力,纳呆便塘。舌淡胖,苔薄白,脉细。证候分析:脾胃虚弱,失其运化,生化无权,气血来源不充,气虚血少,故见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血不上荣于头面,则头晕目眩;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测见纳呆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细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之征。2.心脾血虚症状:面色无华,头晕耳鸣,心悸失眠。舌淡,苔薄白,脉细或细数。证候分析:心脾血虚,血不养心,心神不宁,见心悸失眠,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头晕耳鸣,舌淡,苔薄白,血虚气少,血脉不充,故脉细。3.脾肾阳虚症状:面色萎黄或无华,形寒肢冷,唇甲淡白,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男子阳痿,女子经闭。舌质淡或有齿痕,脉沉细。证候分析:脾肾阳虚,气化失常,水邪内停,故见周身浮肿,甚则可有腹水;脾主四肢,阳气虚弱,不得温煦,故形寒肢冷;脾肾阳虚,命门火衰,水湿内停,故男子阳痿,大便溏薄或有五更泻,小便清长;脾为后天之本,为气血生化之源,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藏精,精可化血,故脾肾阳虚,则气虚血少,故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唇甲淡白,心悸气短,耳鸣眩晕,神疲肢软,女子经闭,舌淡有齿印,脉沉细等。4.虫积型症状:除有贫血症状外,尚有腹胀或有嗜食生米、茶叶、泥土等,善食易饥,恶心呕吐,大便干结或溏薄有奇臭,神疲肢软及其他虫积见症。舌淡苔薄,脉虚弱。证候分析:本证为脾虚虫积之证,虫积日久,损害脾胃,以致脾胃运化失常,故神疲肢软,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善食易饥;脾虚气滞,故腹胀;肠中积热,故大便于结有奇臭;脾虚则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脉虚弱为贫血之征。1.脾胃虚弱治则:益气健脾生血。方药:六君子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半夏6克陈皮6克大枣7枚甘草5克。随症加减:血虚头晕甚者,加当归9克、熟地12克,以补血。2.心脾血虚治则:益气养心补血。方药:归脾汤加减。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神12克白芍12克熟地12克当归9克枣仁12克炙远志6克木香6克大枣7枚炙甘草5克。随症加减:大便秘结者,可去大枣,加生首乌15克、鸡血藤15克,以养血通便。3.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方药:实脾饮合四神丸加减。黄芪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附子9克大腹皮12克厚朴9克补骨脂12克菟丝子12克肉桂6克鹿角胶9克当归12克。随症加减:腹泻严重加淮山药15克、炒扁豆15克、煨肉果9克,以健脾温肾补中;水肿明显者,加猪苓12克、泽泻15克,以利水消肿。4.虫积型治则:杀虫消积。方药:化虫丸或榧子贯众丸加减。榧子12克槟榔12克苦??子皮9克红藤15克百部12克大蒜9克(取汁)随症加减:贫血严重,全身情况差者,宜先补益气血,再行驱虫,或加黄芪15克、当归12克、熟地12克,以补益气血。1.归牌九每次12粒,每日3次。2.人参养营丸每次12粒,每日3次。3.枣矾丸每次3克,每日2~3次,饭后服。黄芪12克、当归9克、大枣7枚,水煎服,每日1煎,分2次服用。针灸疗法:针刺隐白、血海、足三里穴,用补法,留针20分钟,功能健脾补血,可治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对本病起间接治疗作用。摩腹法:从脐下两横指处的气海穴开始,作以脐为中心的顺时钟方向、直径由小到大、呈螺旋状的揉摩运动,一直扩展到整个腹部,如此反复数次,功能益气健脾,生血补元。食疗法:菠菜猪肝汤:菠菜、猪血或鸡鸭血各克,猪肝克,先将猪肝煽炒后加入血块、菠菜煮汤食用,功能养血补虚。矿泉浴法:酌取食盐泉、铁泉浴疗,并酌取铁泉饮用,可增加铁的吸收。1.应先明确诊断,针对病因及时治疗。2.注意饮食调摄,多食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内脏、鸡蛋黄、大豆、苹果等。

总结:“健脾生血”法是中医治疗缺铁性贫血的重要理论。脾位于中焦,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运化、升清和统摄血液。胃与脾相为表里,同属消化系统的主要脏器,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与腐熟水谷。血液的化生,离不开胃和脾的共同作用。脾与胃同属五行之土,同居中州,一脏一腑,一阴一阳;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润而恶燥。两者纳运相合,升降相因,燥湿相济,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共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水谷精微的运输、

布散,同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共同承载生血的功能,即脾胃生血。大量临床实验证实:“健脾生血”法治疗IDA不仅能有效地提升血色素,同时能改善中医症状体征,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健脾生血”法可以通过调理胃肠功能与改善原有消化道疾病的病理状态,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又能促进造血基本原料的摄入、吸收和利用。在补铁治疗的基础上,辅以健脾益气、养血和胃之中药,针对缺铁性贫血的“脾胃虚弱”病因病机,进行彻底的治疗,符合中医“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以及“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基本原则。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jc/318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