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齿科常见问题
牙齿保健
龋齿
儿童从出生6个月萌生第一颗乳牙到12岁左右乳牙替换完成,很容易患龋齿,但是,在我国对儿童龋齿治疗的重视程度远远迟于成人龋齿的治疗,20世纪80年代经济发展后对儿童龋齿的注重程度才得到很快的提升。小儿龋齿形成是四种因素联合作用的,首先,乳牙牙釉质钙化程度低,易患龋;加之患儿爱吃甜食,形成口腔酸性环境,导致牙菌斑附着在乳牙表面;再加上患儿吃甜食的次数多,时间久,长时间不刷牙,刷牙不到位,口腔清洁程度差。
如果不及时治疗小儿龋齿,会影响患儿的咀嚼、消化吸收功能,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也可导致偏侧咀嚼,影响颌骨发育;影响相邻恒牙健康;乳牙龋齿易向深部发展,形成牙髓炎,根尖周炎,可能影响恒牙的釉质发育及恒牙的萌出顺序和位置;破损大的牙冠及根尖外露易形成口腔慢性创伤性溃疡。
牙齿保健
乳牙滞留
乳牙滞留是指继承恒牙已经萌出,未能按时脱落的乳牙。或者恒牙未萌出,保留在恒牙列中的乳牙。俗称双排牙。
乳牙滞留占据了恒牙萌出的正常位置,恒牙可能会异位萌出,影响牙列正常咬合关系的发育。尤其滞留的乳牙或残根可以导致菌斑滞留,食物嵌塞,会影响口腔卫生,使邻牙增加患龋齿机会。由于慢性根尖周炎造成滞留的乳牙残根,可以刺伤周围黏膜软组织,严重者可以造成褥疮性溃疡。如果因为先天缺失继承恒牙造成的乳牙滞留,这个牙齿的牙根仍然会吸收,只是吸收缓慢,有时可能会出现乳牙下沉,低于咬合平面,也会影响咬合关系。
牙齿保健
儿童牙齿矫正
儿童牙齿矫正是在未满15周岁通过正畸或外科手术等方法治疗错颌畸形,错颌畸形是指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由先天因素或后天因素导致的牙齿、颌骨、颅面的畸形。儿童常见的颌面畸形可分为:牙性畸形和骨性畸形。牙齿矫正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又包括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先天因素是指胎儿在母亲子宫内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各种影响,可能是母亲或胎儿的营养代谢失调,母亲患风疹或感染病毒,母亲怀孕期间受到外伤或分娩时造成的产伤。
后天因素是指出生后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的影响。
儿童齿科预防知识
1.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
出生0~6个月,乳牙一旦萌出,家长就应用纱布清洗牙面,睡着时最好停止喂哺,不要含着奶嘴睡觉。随着乳牙逐渐萌生,先由家长帮孩子刷牙,随着幼儿的成长,让幼儿逐渐掌握刷牙方法,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口腔卫生习惯。
1~2岁选择白开水刷牙;2岁以后开始用牙膏刷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
2.饮食管理
不让儿童摄取过多甜食,每日控制点心和零食的次数与量。
3.窝沟封闭的应用
对乳磨牙、恒磨牙的合面窝沟和颊舌面窝沟等易患龋的部位用封闭剂封闭,有较好的防龋作用。特别是“六龄牙”,即幼儿在六岁左右长出的第一恒磨牙,咬合面有比较多且深的沟隙,好发龋齿,最需要做窝沟封闭。
4.定期检查
乳牙易患龋,即使充填或预防治疗后,也比恒牙更易复发龋病,家长应每隔3个医院做定期的口腔检查,幼儿园群体定期检查也是幼儿龋病防治的重要环节之一。
5.改正不良偏好
1.吐舌习惯。吐舌使正在生长的牙齿受到舌头的阻挡,天长日久,咬合时上下牙齿就不能互相接触,在上下牙列之间出现空隙畸形。2.咬唇习惯。若是上牙咬下唇,可引起上前牙突出,下前牙和下颌的后缩;如果经常咬上唇,会形成下颌前伸畸形俗称“兜齿”或“地包天”。3.吮指习惯。多数小孩习惯吮自己的手指,手指经常插入上下牙列之间,就会形成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后缩、面部偏歪等畸形。4.口呼吸习惯。有些儿童因鼻腔疾病没能及时医治,使通气受阻,常年张口呼吸,也会引起牙弓狭窄,出现牙齿排列畸形。5.咬物习惯。咬被角、枕巾、手帕、笔头等,可使咬物局部的牙齿上下之间不能正常接触,出现小空隙,医学上称为开颌,可直接导致面部中下1/3特别是嘴部的形态异常。扫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