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什么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当骨骼承受的力量超过自身能承受的最大强度时,就会发生骨折。临床常表现为外伤后,局部出现疼痛、肿胀、活动障碍等症状,骨的畸形反常活动、骨擦音(感)是骨折的专有特征。大部分骨折都是由于直接或间接接暴力引起。跌倒、撞击、交通意外等暴力因素是导致骨折的常见原因。
骨折不及时救治的后果
骨折不治疗的后果,有以下几种:
第一、骨折不愈合,最终形成假关节。骨折如果不进行石膏固定等积极治疗,骨折不能获得临床愈合,骨折断端逐渐封闭形成假关节,导致肢体运动功能的丧失。
第二、未经正规治疗的骨折,对位对线存在问题,骨折最终虽然愈合,但可能造成的是成角畸形,残留严重的功能障碍。
第三、伴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如果没有经过治疗,其神经损伤可能永久性的不能恢复,造成重度残疾。
意外骨折救治小原则
1、行简单的固定:可以采用就近的木板、树枝、木棍之类的物体固定骨折部位,防止骨折部位搬运时出现活动引起骨折部位二次创伤。
①不要盲目复位,以免加重损伤。
②外露伤口骨折断端,禁止送回伤口内。
③松紧适宜,不影响血运,又能固定度。
④指(趾)外露,便以观察血液循环。如发现指(趾)尖苍白或青紫时,可能是固定包扎过紧,应放松重新包扎固定。
⑤保持受伤部位功能位置。
⑥可以用制式夹板或就地取材如木棍、竹片、树枝、手杖、报纸等做成的夹板进行骨折固定,但夹板不宜与皮肤直接接触。
⑦在夹板两端、骨骼突起部、悬空部位应加衬垫。夹板长度与宽度,要与骨折肢体相适合。
⑧避免不必要的搬动与强性活动。
2、进行创口的处理:如果是开放性的骨折,这种情况一定要用干净的毛巾或者纱布覆盖创面,以免导致创面二次遭受污染,后期引起创口感染,并且容易导致骨髓炎的发生。
3、一定要及时的转运就诊,并且行辅助检查,看骨折类型和移位的程度。常用的器械有:担架、自制担架(如毛毯担架)硬板担架。
搬运要点:
①病人固定于担架上;
②病人的头部向后,足部向前,以便后面抬担架的救护人观察病人的变化;
③抬担架人的脚步、行动一致;
④向高处抬时,前面人要将担架放低,后面人要抬高,以使病人保持水平状态,向低处抬则相反。
医院对病人骨折救治小原则
1、复位:是将骨折后发生移位的骨折断端重新恢复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关系,以重新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复位的方法有手法复位和手术复位。
2、固定:骨折复位后,因不稳定,容易发生再移位,因此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将其固定在满意的位置,使其逐渐愈合。常用的固定方法有:小夹板、石膏绷带、外固定支架、牵引制动固定等,这些固定方法称外固定。如果通过手术切开用钢板、钢针、髓内针、螺丝钉等固定,则称内固定。
3、功能锻炼:通过受伤肢体肌肉收缩,增加骨折周围组织的血液循环,促进骨折愈合,防止肌肉萎缩,通过主动或被动活动未被固定的关节,防止关节粘连、关节囊挛缩等,使受伤肢体的功能尽快恢复到骨折前的正常状态。
案例一
15岁女性,因跌伤致“右侧胫腓骨下段闭合性粉碎性骨折”,我院外科实施“右腓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胫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术”。
案例二
男性,12岁,因跌伤致“左侧尺桡骨远端骨折”。
我院外科开展项目:
1、创伤骨科:包括四驱躯干骨折、脱位、各种内固定取出、半月板损伤、韧带损伤、神经损伤、多指畸形、肌腱修补、吻合
。
2、运动型损伤:腱鞘炎、滑膜炎、睷鞘囊肿、膕窝囊肿、滑膜炎、创伤性关节炎、疼痛专科。
3、普外科主要有:肝胆疾病、甲状腺疾病、乳腺疾病、急腹症(胃肠穿孔、阑尾炎、肠套叠、肠梗阻、腹部复合外伤),各种疝、肛裂、肛瘘、痔疮(内痔、外痔、混合痔)、肛管和直肠疾病;各种体表和体内的血管瘤、下肢静脉曲张;包皮过长或包茎、泌尿生殖器(各种尿路结石、睾丸附睾的炎症和肿瘤、睾丸精索鞘膜积液);腋臭、甲沟炎。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