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口腔正畸矫治技术的20项基本原则

“集中精力找到目标,然后尽力去完成它”

ColMichaelFriedson

在过去的年里,诊断和治疗计划制定的发展历程很有趣。从Angle早期致力于非拔牙矫治以及他与CalvinCase的争执直至20世纪中叶Twed拔牙理念的发展,争论一直在持续着。现代矫治器(固定和可摘式)和矫治理念更倾向于非拔牙矫治。现在,关于拔牙与非拔牙矫治的辩论仍然在持续

在德克萨斯州阿灵顿市,大约85%的患者都是非拔牙病例。在美国,拔牙患者约占总患者的20%,而有些正畸医生的拔牙患者却高达50%,其中也可能有一些为临界病例。当然,不同地域患者的特征,如骨骼型、牙齿大小和形态以及软组织侧貌等,都可能影响这个比例。

以下8个因素有助于对临界于拔牙与非拔牙之间的病例作出诊断:

1.面型及肌肉型

2.下颌功能状态

3.牙齿的大小和形态

4.牙列拥挤度

5.异常萌出方式

6.生长发育情况

7.习惯

8.依从性

StephenCovey的另一条格言是:在开始时就要想到最终的结果是什么,正畸医生首先要制定最终的矫治目标并确定如何达到这个目标。首先应该做出准确的诊断依据,这些诊断依据的好坏可以直接反应出治疗的质量(图5-1)。

头影测量

无论头影测量用了哪个分析法,在制定计划之前,必须提供以下3个测量项目:

1.矢状骨面型

2.垂直骨面型

3.中切牙位置

矢状骨面型

头影测量首先应确定患者的骨面型:I类、Ⅱ类还是Ⅲ类骨面型。治疗前确定患者的骨面型有助于帮助医生决定矫形治疗的方向和类型。注意测量SNASNB、ANB、PO-NA和Wits值对于大多数病例,ANB角会提供所需的诊断信息。对于一个Ⅱ类骨面型的病例,必须判断其是上颌前突还是下颌后缩。SNA、SNB、ANB角在这类病例的诊断中很有帮助。对于Ⅲ类骨面型的病例,Wits值的测定更有意义,尤其是高角型的Ⅲ类错(图5-2)

垂直骨面型

无论患者是高角、均角还是低角型,都会影响治疗计划的制订。SN-MP、FH下颌平面角、猞平面与下颌平面角以及Y轴角的测定可以用来精确地分析患者的垂直骨面型

根据“KISs”原则,我们常用SN-MP角作为参

1.当SN-MP≤35°时(图5-3),Ⅱ类骨面型最好用颈牵引治疗。Ⅲ类骨面型患者面具的牵引力方向根据笑线应与平面成45°角

2.当SN-MP在36°~41“时(图5-5),对于Ⅱ类骨面型最好使用复合头帽(枕带和颈带)(图5-6)Ⅲ类骨面型患者面具的牵引力方向应与看平面平行这样可以防止上颌牙齿的伸长

3.当SN-MP≥42时(图5-7),应尽力去抑制上颌骨垂直向的生长。高角型的Ⅱ类骨面型病例应使用高位牵引头帽。高角型的Ⅲ类骨面型患者的牵引力方向应与平面平行。对于伴有牙列拥挤的高角型病例,拔牙的可能性比较大

切牙的位置

测量描记图中分析的第三项是切牙的位置颌中切牙保存面第4章已经介绍了控制下切牙的位置对于的稳定性至关重要。Tweed等人指出当下切牙唇倾后,治疗将会不稳定。然而现代正畸中,期望将所有的病例都用非拔牙矫治会导致下切牙的唇倾在接下来的章节中,会讨论这样做对治疗稳定性的影响。

临床经验表明下切牙位置的界限如下:

1.在大多数病例中,下切牙最稳定的位置就是其初始位置。治疗目标是维持其原有的位置高角型病例的下切牙可以更加直立一点。低角型病例则可以比原来位置稍唇倾

2.拔牙病例的下切牙常是直立的。如果上下切牙间角度正常,则治疗效果是稳定的。为了防止产生凹面型,在下切牙直立时要考虑软组织侧貌。

上颌中切牙

除了安氏Ⅱ类2分类错狯畸形,大多数上中切牙治疗前的位置都是正常的。和下中切牙一样,治疗的目标需维持上中切牙角度协调。这对于咬合功能的行使和长期的稳定性十分重要。有些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的上切牙唇倾而且存在间隙,当这些间隙关闭后,牙弓形成一个整体,这时中切牙会位于正常的位置上。

研究模型

上颌磨牙间宽度

上颌磨牙间宽度(横向不调)是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舌侧颈缘中央沟连线的距离。若上颌横向宽度小于33mm,表示牙弓较窄,则需用快速扩弓的方法来提供足够的牙弓宽度,同时还可以扩展上颌长度,以使临界病例不再需要拔牙

下颌牙弓长度不足

通常,拔牙与否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fl/174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