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觅游公益社群,解锁更多院校干货分享▼
详情咨询丨觅游单姐(danjievip4)或lulu姐(mylulu03)
最近热播剧《三十而已》大结局收官了,微博上挂了好几个相关话题。其中“林有有”绝对占有主要姓名。
骂她的、恨她的、情绪一股脑儿宣泄在了林有有扮演者张月身上,导致演员张月一度关闭了自己的微博评论板块。
翻到网友的评论其中不乏恶言恶语的、有意中伤的,这些评论会让你想到什么类似事件?会不会让你想到“雪花论”?
关于网络暴力、人肉搜索、网络表达失范涉及到媒介伦理问题,是新传考研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考点,面对各种事件现象,你自己的分析判断最为重要!让我们一起来聊一聊网络行为失范下的“网络暴力”。
去年底,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第5号令《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已经审议通过。今年3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明确了以下内容:
网络信息内容服务使用者和生产者、平台,不得开展网络暴力、人肉搜索、深度伪造、流量造假、操纵账号等违法活动。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含有使用夸张标题、内容与标题严重不符和炒作绯闻、丑闻、劣迹等不良信息等。01
网络暴力
网络暴力是指用言语、图片、视频等形式在网络上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属于网民在网络上的暴力行为,是社会暴力在网络上的延伸。其危害严重、影响恶劣,能对当事人造成名誉损害、精神损害,而且它已经打破了道德底线,往往也伴随着侵权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近年来网络暴力事件盘点??
01
“德阳女医生自杀事件”
年8月20日,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和丈夫去游泳,泳池里两个13岁男生"可能冒犯了"安医生。
安医生让他们道歉,男生拒绝并朝其吐口水,安医生老公冲过去将男生往水里按。之后,男生家属在洗手间打了安医生。双方最后报警,安医生老公当场给孩子道歉。
次日,男生家属闹到安医生夫妻俩的单位,还让领导开除安医生。安医生情绪变得很差。
之后,经过网络媒体的传播之后,女医生遭到人肉搜索。8月25日,安医生不堪压力选择自杀,最后经抢救无效身亡。
图为此事件中网络讨论的情绪分析,积极、愤怒、悲伤、厌恶恐惧等等情绪中愤怒的占比最大。
面对事件尚未真实展现全貌的时候,骚扰医生、欺压儿童等等信息都在碎片化呈现、片面性表达,极端的信息内容的导入会更让人产生愤怒的情绪,从而更易带来网络暴力。
02
“重庆公交车坠江”
18年10月28日重庆发生公交车坠江事件,录像里的一辆小轿车引起了人们注意。当事者是一位女司机,“是女司机的错!”“你怎么开车的!”“女人车技就是不行!”人们把唇枪舌剑对准了与公交车相撞的小轿车司机。第二天,小轿车司机的丈夫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他说妻子已经被警方带走。他能理解网友的心情,但是不能接受他们的指责。他说妻子有6年驾龄,论技术,比自己强。在网络暴力事件中,人们的刻板印象、固执己见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匿名状态下群体处于盲目状态,惨烈的公交车坠江事件激发人们内心的情绪,不安、愤怒、宣扬正义等等情绪需要发泄,此时发泄情绪的枪口就对准了事件中无辜的人,驾驶技术很好的女性司机。03
“崔雪莉自杀”
年10月14日,韩国女星崔雪莉(崔真理)被发现在家中自杀身亡,去世时年仅25岁。
此前她曾在采访中表达:请疼爱我一些吧!疑似遭受网络暴力而放弃生命。
04
明星热依扎网暴事件
19年11月起,热依扎不断转发网友谩骂她的微博,反击诸如“抑郁症营销”“买热搜卖人设”“热依扎疯了”之类的言论:“凭什么抑郁症要退网治病?你们这些键盘侠、口喷子、脏心眼的,才应该被网络监督制裁!”在媒体前称自己患抑郁症的热依扎,被网友攻击营销抑郁症人设,加之此前穿衣风格引发的争议,不断遭受网友言语暴力。11月3日,热依扎在微博上放出自制图片并配文:人言可畏,晚安。(热依扎自制图片“雪花警告”)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雪花警告”这四个字脱胎于近两年来流行于互联网中的“雪花论”——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从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到韩国偶像崔雪莉自杀事件,再到热依扎争议事件,有多少人喜欢引用“雪花论”?
网络间的只言片语形成一片片压垮网暴事件的当事人,有人因网暴失去生命、有人因人肉搜索失去正常生活,恶小而为之终会铸成大恶。
02
网络行为失范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其著作《社会分工论》中曾使用“失范”这一概念,网络暴力往往表现为言论失范,个体缺乏网络言论自律、不负责任地造谣和传播不实言论,进一步产生社会行为失范。网络言语暴力、网络造谣传播和网络人肉搜索都是网络行为失范的表现。
网络言语暴力是网民釆取谩骂、嘲笑、讽刺等方式,侮辱他人身心的一种新型暴力形式。
网络造谣传播主要在于非理性的网民无中生有,肆意宣扬虚假信息,引导恶性舆论蛊惑网络群体。
网络人肉搜索是指网民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比如:搜狗、百度、新浪、谷歌的浏览器)搜集有关个人隐私,利用舆论攻击他人以及他人的家人,从而对当事者个人的权益造成侵害。
从当前社会问题来看,网络失范言论三个基本类型的案例日益呈现出复杂化、高频化、混合化的趋势。
03
产生原因
01
法不责众的网民心理为网络行为失范培植了土壤
在勒庞的《乌合之众》中,阐述了群体以及群体心理的特征,指出了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
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网络以其庞大的交互性和匿名性不可避免地引导着网络心理,群体走进了一个对绝对自由的认知误区,使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畸形化。
个体的网民在群体的网络行为中,会在一定程度上被盲目、顺从、自利时,容易失去判断,从而产生法不责众的心理。
而舆论总是迫于媒体和社会环境的肆意渲染,作用于个体天生的害怕孤立的心理,从而强制个体无形中听从受众的舆论引导,掩饰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抛弃自己的责任感,忽略自己的判断力,借助匿名的互联网平台,自由表达、发泄情绪,在舆论群体中寻找现实生活中久违的认同感、存在感以及为所欲为的言论的快感。
“群体可以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但也能表现极崇高的献身、牺牲和不计名利的举动。”
02
客观上监管不力的网络媒体为网络行为失范解除了屏障
网络媒体监管不力,没有注重发挥自己“舆论领袖”的正向角色的引导作用和“把关人”应有的正向传播作用。
信息真空和监管漏洞为谣言传播提供空间。新媒体时代下,一方面,现代网络信息来源广泛、难辨真假,无论是事实反映还是事件评论,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并且新媒体传播在突发公众事件报道中信息源多,时效性强,信息真实性受到冲击。
同时新媒体传播的盛行让微博营销和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