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家长都希望医生给孩子造出来的耳朵都很逼真、漂亮,但实际上造出来的耳朵效果是有差异的,有的再造耳朵确实比较逼真,也有的再造耳朵只有基本轮廓。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医生能造出和正常耳朵完全一样的耳朵,目前医生们公认,再造耳与健康耳朵的相似度达80%是世界水平。导致耳再造效果差异性的因素有很多,第一个因素就是和采用的耳再造方法有关。选择不同的耳再造方法,造出来的耳朵差异程度各有不同。
从所用耳支架材料分析,用人工材料Medpor做耳支架造出来的耳朵,可能立体感很强,但是和对侧耳朵常常无法一致,因为它是机器加工的材料,无法用人工雕刻来进行调整。而用肋软骨做耳支架,考验的就是医生的雕刻技巧,雕刻得好那么耳朵就会更像更好看,而如果雕刻的不好的话,就不会那么好看。
用全包法造出来的耳朵,因为覆盖耳朵的皮肤是用注水扩张的方法造出来的,并且不用植皮,就不存在颜色差异的问题,而用一次成型法、直埋法和半包法造出来的耳朵,因为要取筋膜瓣,要植皮,就会有颜色差异,还会有植皮区周围疤痕,这样造出来的耳朵就会与正常耳朵在颜色上有较大差异。
耳朵是人体体表器官中,结构最为复杂的部位,所以,就要求耳再造医生拥有临床丰富的经验及艺术素养。所以,影响再造耳朵差异性的第二个因素就是耳再造医生,与医生的医术及艺术素养都有很大关系。
耳再造手术,需要医生有很长的学习曲线,拥有大量的手术临床经验积累,经验越丰富的医生,造出来的耳朵就可能会越好看,而经验比较少的医生,往往造出来的耳朵仅仅有一个大概的轮廓,很难将耳朵的各个结构造出来。
耳再造手术还与医生的美学素养有关系,因为耳再造手术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手术,有的医生即使做了很多,但做出来的耳朵仍然不像,是因为他雕刻耳支架的能力有限,而雕刻与医生的艺术素养有关系,有的医生艺术素养好,有的医生艺术素养差一点,艺术素养好的人雕出来更像,艺术素养差的人雕出来就不太像。而艺术素养又很大程度上与天赋及审美素养有关,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耳再造医生很难。
虽然医生及他们的技术是影响耳朵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因为做耳朵是需要材料的,特别是肋软骨与皮肤。所以,影响再造耳朵差异性的第三个因素就是耳再造材料的不同。
人和人的肋软骨不一样,有的厚,有的薄,有的硬,有的软,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弧度好,有的弧度差,肋软骨质量不一样,做出来的支架也就有差异,就像同一个木工,用不同的木头做家具,做出来的家具不一样,有些材料非常好雕,有些材料非常难雕,有些材料可以雕出很漂亮的艺术品,有些材料就只能雕出来个模型,所以,材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肋软骨要足够厚,足够硬,足够长,有很好的弧度,满足了这些条件,才能雕出来很好看的耳朵,如果肋软骨短了点,细了点,软了点或者弧度不好、太直了都会影响雕刻的效果。
另一个因素是皮肤,同样的部位,不同的人、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皮肤厚度不一样,个体间差异很大。而造耳朵所需要的覆盖耳支架的皮肤,要颜色与周围肤色一致、厚薄合适、质地一样,并能保证其伤口愈合良好,不出现皮肤坏死,不出现感染,不出现血肿,才能很好显示出支架的形态。所以,皮肤处理的难度超过了耳支架的雕刻难度。
造耳朵就像农民种地,光种子好,农民种地的技术好还不行,还要地好,同一个人,用一批种子和方法种瓜,也都是定期施肥,但是最终长出来的瓜有大有小,这就和地有很大关系,有的地好长,有的地不好长。造耳朵也是这样,耳朵的形状和患者的自身生长能力有关。影响再造耳朵差异性的第四个因素跟患者体质的不同有关。
有的人容易长疤,造出来的形状就可能会不太好看,因为再造耳朵的沟沟槽槽的地方会长疤,疤痕把沟沟槽槽填满,看起来轮廓就会不清晰,不容易长疤的人可能形状就会好一些,所以人和人是有差异的,有的人长得好,有的人长得不好。
另一个决定耳朵形状的是消肿情况。消肿需要多长时间因人而异,有人需要数月,有人需要数年,最后消肿到什么程度也因人而异,有的人可以恢复到刚出手术室的样子,有人可能无法恢复到刚出手术室的样子,如果皮肤厚、人比较胖,扩张皮肤的量不太足,都有可能无法彻底消肿到刚出手术室的清晰度,颜色的恢复也需要数月的时间。
“造得好”还要“长得好”,再造耳的差异性除了医生的技术水平之外,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是否能“长得好”。
中科白癜风微博表皮型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