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西医说的增生性骨性关节病,中医是怎么治的

增生性骨性关节病,是由于磨损和撕裂,超过软骨的修复能力所引起。首先发生在关节表面的软骨软化,软骨下的骨骼亦同时改变,并在软骨上出现边缘性骨赘增生,刺激关节的软组织,影响及邻近的血管、神经,所以发生在不同关节,会有不同的症状和体征,表现出中医学辨证分型的不同。

由于人体老化,精气自然衰减;长期慢性疾病的损耗;先天禀赋不足;偏食、过度忌口等不恰当的饮食引起后天不足;长期过度劳倦或房事过度;长期养尊处优等原因,引起精血不足,肝肾亏损,任督二脉损伤,导致筋骨失于充养而逐渐衰弱,易受各种致病因素侵袭,是本病发病的基础和根本原因。可直接发病,但临床上多见于诱因引起发病。

诱发因素可分为3类:

1.外因:坐卧湿地、淋雨,汗出不抹,湿邪乘虚侵袭。

衣着不慎,感冒风寒,出入现代的空调环境时感受外邪,总而言之,风、寒、湿邪一并侵袭或单一邪侵袭,正邪相搏,气机不通,不通则痛。

2.内因:老年人肺、脾两脏俱虚,肺主一身之气,脾主健运,肺、脾两脏虚弱,运化功能不足,容易停湿生痰,痰湿流注于关节而诱发本病。又因肺主一身之气,气为血帅,气弱则血滞而诱发本病。

3.不内外因:老年人动作迟缓,容易发生闪挫跌仆,引起局部积瘀。也可以因为姿势不当,使局部气血运行不畅而诱发本病。

辨证施治

虽因发病部位不同,症状和体征差异大,但可根据中医学的脏腑辨证和八纲辨证的方法,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循症求因分型治疗。

1.风寒湿痹

主证:发病多有诱因可循,主症是疼痛和活动不利。发于颈者,痛引头、臂、肩、背,持物无力。发于腰者痛引下肢。发于肩者,局部压痛,患侧肩活动不利,上肢酸痛或牵扯痛。发于髋者,局部有物阻感,举步不利,痛引腹股沟。发于膝者,关节微肿而痛,不红不热,屈伸时有擦响音,直伸及深屈时疼痛加重。发于踝、腕、指、趾关节者,均有或轻或重的关节肿胀和畸形。不论发于任何部位,必有疼痛和压痛,晨起加重,稍活动可减轻,无全身发热或畏寒,舌质多淡,舌苔白,脉多为弦。

治法:祛风、散寒、除湿。

选方:独活寄生汤(《备急千金要方》)。

药物:独活9g、桑寄生6g、杜仲6g、牛膝6g、细辛6g、秦艽6g、茯苓6g、肉桂心6g、川芎6g、党参6g、甘草6g、当归6g、白芍6g、干地黄6g。

加减:风邪重者,牵扯掣痛,肌肉瞤动,脉浮而弦,倍用独活、秦艽、防风;湿重者,疼痛如裹,重坠不欲动,舌苔白或白腻,去干地黄、白芍,倍茯苓,加薏仁、川萆薢,防己;寒重者,得温则痛减,关节冷痛,脉沉弦,加附子;病在上肢者加桂枝,去牛膝;病在颈项者加葛根;痛剧舌有瘀斑者加田七,没药;亦可选用三痹汤(《妇人良方》),或选用蠲痹汤(《百一选方》)。疼痛剧烈难忍,可服腰椎痹痛丸,方便易服,止痛效果比较快,标本兼治。

腰椎痹痛丸处方组成,有桂枝、独活、防己、骨碎补、草乌、当归、防风、千年健、赤芍、海枫藤、川续断、桑寄生、秦艽、红花、桃仁、威灵仙、白芷、五加皮、萆薢等19味中药。方中独活、桑寄、威灵仙、萆薢、防己祛风胜湿,养血和营,通经活络止痛;当归、桃仁、红花、赤芍等补血活血,祛瘀止痛;桂枝、草乌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湿止痛;海枫藤、五加皮、千年健、骨碎补等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利血脉,又有补肝肾、壮关节、强腰膝功效。本方具有攻补兼施、标本兼治之功效。适用于风寒湿痹,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增生性颈椎炎、增生性腰椎炎。

2.气血瘀阻

主证:大多数有近期的跌仆闪挫历史或长时间姿势固定的历史可以问到。证见局部肿痛,拒按,夜间痛甚,局部微热或不热,稍活动后可以减轻。随发病部位不同,向不同部位放射。舌质多暗紫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法: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药物:秦艽3g、川芎6g、桃仁9g、川红花9g、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五灵脂6g、香附3g、淮牛膝9g、地龙6g。

加减:病在上肢者去牛膝加桂枝;病在颈项者加葛根;气血虚甚者加党参、黄芪;瘀重者加田七、山甲、大黄。

3.胸阳不运

主证:有颈项肩背痛历史可查。证见胸部满闷翳痛,痛引两肩,调息不畅,食欲不振,心烦心悸心慌。部分病人可以有自汗。舌质多暗淡,脉以沉缓多见。本型须与其他胸痹、痰饮症相鉴别,本病有颈项痛历史可查。

治法:温补元阳、行气止痛。

选方:右归饮(《景岳全书》)加减。

药物:熟地黄30g、淮山药6g、山萸肉3g、杞子6g、甘草6g、杜仲6g、肉桂心6g、熟附子9g、香附9g、枳壳9g、三七6g。

加减:平素痰多者加法夏、薤白;平素多郁者加郁金;急症可加冠心苏合香丸同服,可短时内起到减轻症状的良好效果。

4.阴亏虚热

主证:烦热,活动不利,伸屈均痛,微肿不红,按之微痛,局部触到微热,日甚夜减。舌红无苔,脉数。病久失治,阴虚继续耗损,可兼有口干,失眠,肌瘦等症。

治法:滋阴养血,透邪外出。

选方:秦艽鳖甲散(《卫生宝鉴》)加减。

药物:地骨皮15g、柴胡15g、鳖甲15g、秦艽8g、知母8g、当归8g、青蒿3g、细生地15g、花粉15g。

加减:阴虚发热较甚者,可加白薇;津液亏甚者,可加玄参、麦冬。

5.气血两亏肝风内动

主证:颈项酸倦,头多前俯,颈椎旁压痛,椎旁软组织或肿或不肿,眩晕,头部活动可引起眩晕加重,劳累即可诱发,面色无华,胃纳不佳。舌质淡,脉多见细数。

治法:益气补血,柔肝熄风。

选方:归脾汤(《济生方》)加减。

药物:白术10g、茯神10g、黄芪10g、龙眼肉10g、酸枣仁10g、太子参10g、甘草3g、天麻6g、钩藤6g、白芍6g。

加减:随证加减即可,气虚甚者可倍用黄芪;血虚明显者可加桑寄生、黄精。

6.肝肾亏损

主证:起病日久,关节酸软作痛,其痛绵绵,痿软无力,肢麻头晕,肌肉痿缩瞤动,头或痛或不痛,劳则更甚。舌质红或淡,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壮阳。

选方:龟鹿二仙胶(《医方考》)汤加减。

药物:鹿角30g、龟板30g、杞子15g、党参15g、杜仲10g、锁阳10g、熟地黄10g、菟丝子15g。

加减: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阳虚较重者,加熟附子、肉桂心;心烦心悸,五心烦热,阴虚较重者,加知母、黄柏、山萸肉。

温馨提示

文中引用的方剂与中药,在于更直观形象地说明问题,在于为同行和病家提供参考,带您更好地感受中医的魅力,绝不意味着向各位推荐使用以上中药方剂,更不是鼓励各位自行购买服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by/160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