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多指畸形病因
多指畸形分类
多指畸形诊断
多指畸形检查
多指畸形表现
多指畸形科室

伤科腰三横突综合征髂腰韧带损伤推拿治疗

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是指腰3横突及周围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劳损及感受风寒湿邪,致腰3横突发生无菌性炎症、粘连、变性及增厚等,刺激腰脊神经而引起腰臀部疼痛的综合症候群。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是推拿临床常见的腰腿痛疾病之一。腰椎具有生理性前凸,第三腰椎位于其前凸顶点的中间位置,为五个腰椎的活动中心,是腰椎前屈、后伸及左右旋转活动的枢纽,构成了此处最易受到损伤的解剖学基础。1.腰椎横突腰椎横突上附着有大小不等的肌肉、韧带及筋膜等软组织,两侧对称相互拮抗,协同作用,共同维持人体重心的相对稳定。在五个腰椎横突中,第三腰椎横突最长,弯度大,活动多,其上附着的筋膜、韧带及肌肉承受的拉力也较大,因此损伤的机会较多。横突间韧带附着于相邻两个横突之间,腰横突间韧带呈薄膜状,有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过,如韧带损伤或卡压时可产生腰痛。2.腰脊神经腰部的脊神经出椎间孔后,分为前后两支。臀上皮神经发自腰一到三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穿横突间隙向后走行,再穿过附着在腰一到四横突上之腰背筋膜的深层,然后人竖脊肌至其背侧与浅筋膜之间向下走行,在竖脊肌的外缘腰下三角处穿过腰背浅筋膜,在皮下组织分为内、中、外三支,越过髂嵴的后部,达臀部皮下,称为臀上皮神经。部分神经纤维入臀中肌,其余分布于臀部大腿后侧的皮肤。1.病因(1)外伤:正常时,腰椎两侧横突附近的肌肉、筋膜及韧带相互拮抗或协同作用,以维持人体的动态平衡。若一侧腰部肌肉、韧带和筋膜收缩或痉挛时,其同侧或对侧相应部位均可在肌力牵拉的作用与反作用下遭受损伤。尤其是腰部在过度前屈或过度侧屈活动时,因外力牵拉,使附着在第三腰椎横突上的肌肉、筋膜超过其承受能力,而致损伤。严重时,可并发腰三横突撕脱性骨折。(2)劳损:由于腰三横突过长,抵触腰背筋膜后缘,在长期弯腰劳动中,肌筋膜可产生慢性牵拉性损伤,造成多处小肌疝。或因急性损伤后,未能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长期刺激导致横突周围肌肉组织变性而发生症状。2.病机急性损伤时,附着在第三腰椎横突上的肌肉筋膜超过其承受能力,而发生拉伤。在慢性劳损过程中,因反复多次损伤致横突周围发生水肿、渗出,产生纤维变性或形成疤痕粘连,筋膜增厚,肌肉挛缩等病理改变,致使穿过筋膜的血管神经束受到刺激和压迫,影响神经的血供和营养,可使神经水肿变粗而出现腰三横突周围乃至臀部、大腿后侧及臀上皮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1.病史腰部有负重或不同程度的外伤、劳损史,从事体力劳动的男性青壮年多见。2.症状(1)腰痛或腰臀部疼痛:多数为单侧,少数为双侧。部分患者的疼痛范围可波及股后、膝下及股内侧肌等处,有的可沿大腿向下放射到膝部或小腿外侧。弯腰及旋转腰部时疼痛加剧,劳累后明显加重,稍微活动,疼痛减轻。疼痛多呈持续性。患者无间歇性跛行。(2)腰部活动受限:腰部俯仰转侧活动受限,尤以健侧侧屈或旋转时尤甚。1.局部压痛患侧腰三横突处有局限性压痛,有时可触及纤维性硬结,常可引起同侧臀部及下肢后外侧反射痛。2.局部肿胀早期横突尖端部肥厚,呈轻度肿胀。3.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髙试验可为阳性,但加强试验为阴性。1.慢性腰肌劳损压痛范围广泛,除腰部外,腰骶部或臀部有时也有压痛。而腰三横突综合征的压痛比较局限。2.梨状肌综合征疼痛从臀部开始,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出现下肢放射痛,但无腰痛症状。自觉患侧下肢短缩,步履跛行,或呈鸭步移行。压痛点局限在臀部梨状肌体表投影区。此外,梨状肌紧张试验为阳性,可与之鉴别。3.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腰部活动功能明显障碍,尤以屈伸为主。脊柱侧弯畸形,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压痛点在棘突旁或腰骶部,且有叩击痛和放射痛。1.治疗原则松解痉挛,活血止痛。2.经络与腧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承山及腰臀部等腧穴。3.手法操作(1)滚揉患侧,点按腧穴: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一侧。医者行按揉法和滚法,于患侧之区域,轻快柔和,约三到五分钟,配以按揉双侧肾俞、大肠俞等,以酸胀为度;然后行滚法于下肢,沿患侧臀部至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约三到五遍,配合按揉环跳、秩边、委中、承山等穴。(2)弹拨腰肌:双手拇指弹拨腰三横突处,垂直条索方向,由轻到重,由浅人深,柔和深透,可配合搓揉。(3)按揉经络,直擦腰骶:按揉双侧膀胱经,约三到五分钟,待肌肉放松后,配以腰部后伸,被动运动;然后直擦腰背两侧,横擦腰骶,透热为度,可配合湿热敷。(1)腰部束宽皮带护腰,对防止过度损伤有一定作用。(2)治疗期间,避免腰部过多地屈伸和旋转活动。(3)注意局部保暖,防止过度劳累。★★★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女性痛经,特别是生过孩子后依然痛经的,有不孕情况的,很大概率患有腰三横突综合征。★★★髂腰韧带损伤髂腰韧带损伤是指由于腰部过度前屈,突然扭转或腰骶椎先天性变异等因素,致髂腰三角区疼痛不适,腰前屈或向健侧侧屈时痛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髂腰韧带起于髂嵴内部后侧,止于第五腰椎横突,多裂肌在髂腰韧带的浅层,它们构成的三角区称髂腰三角。髂腰韧带连接第五腰椎横突与髂嵴的后上部,有将第五腰椎维系于髂骨之间的作用。由于第5腰椎活动度较大,当腰脊柱前屈至一定程度时,髂腰韧带受到牵拉而紧张,限制了前屈活动。如果不注意保护,经常长时间的腰部过度前屈,可引起慢性积累性劳损。此外,第五腰椎的先天变异较多,如一侧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使髂腰韧带的位置发生改变,甚至呈反斜行,使其失去力学稳定性,也容易发生损伤。1.病因引起髂腰韧带损伤的常见原因是慢性损伤。由于腰骶关节处于腰部活动的枢纽,活动频繁,承受压力最大。当腰部过度前屈或前屈位突然扭转腰部,极易引起一侧或两侧的髂腰韧带急性损伤。长期从事腰部过度前屈或旋转运动,则易引起慢性积累性劳损。腰骶椎的先天变异,如腰椎骶化或骶椎腰化、脊柱隐性裂等,使髂腰韧带的稳定作用减弱,也容易发生损伤。2.病机病久致脉络失和,寒凝气滞,气血运行不畅。骶髂关节属滑膜关节,结构较稳定,活动范围较小,非特殊外力或分娩原因,一般不易产生损伤。1.病史大多数有慢性损伤史,中老年发病较多。2.症状患者一侧或两侧髂腰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可呈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也可呈酸困样痛。不能久坐久站,晨起或过劳后加重。腰部前屈或向健侧侧屈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疼痛可放射至腹股沟内侧、大腿内上部及同侧下腹部。(1)有腰部过度前屈、突然扭转等活动史,或腰骶椎先天性变异等病史。(2)患者一侧或两侧髂腰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可呈持续性钝痛、牵扯样痛,腰部活动受限,尤以前屈受限多见。(3)髂腰韧带处有明显压痛,特别是在髂嵴处压痛最明显,并可触及痉挛的韧带。重压痛点时可引起下肢放射痛,放射痛与患者主诉位置相似。患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但无神经根受压症状。本病应与骶髂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1.骶髂关节炎骶髂关节炎是以腰骶部疼痛、晨僵、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局部多有压痛,四字试验阳性。X线检查可见骶髂骨关节面模糊,重则关节面有局限性侵蚀,小囊性变和(或)局限性骨质疏松和硬化,以及关节间隙改变。2.腰椎间盘突出症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呈阵发性加剧。腰部活动功能明显障碍,尤以屈伸为主。脊柱侧弯畸形,直腿抬高及加强试验均为阳性,压痛点在棘突旁或腰骶部,且有叩击痛和放射痛。1.治疗原则松解痉挛,理气活血。2.经络与腧穴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及伤侧腰臀部,以髂腰三角区为主。3.手法操作(1)横推腰骶:患者俯卧,医者立于伤侧。医者双手横推腰骶,自上而下,自内而外;滚腰骶部,约三到五遍,痛点为重;拇指重叠,按揉深部痛点,由轻而重。(2)弹拨患处,叩擦后伸1)拨理髂腰韧带:患者俯卧,腹垫软枕,医者立其伤侧。嘱患者放松后,双手栂指重叠,按压痛点,同时行弹拨法,与髂腰韧带垂直。2)叩擦髂腰三角:患者俯卧,腹部垫枕,医者立于伤侧。医者双手空拳,叩击腰骶、髂腰三角区数次;横擦髂腰韧带;擦下段竖脊肌,以透热为度。3)按压腰骶后伸:患者俯卧,医者立其伤侧。医者一手按压腰骶,另一手托伤侧股部,双手协同用力,将腰骶部后伸,施术两到三次;放松下肢,拇指按揉肾俞、大肠俞、环跳、委中、承山等穴,各三十秒;小鱼际肌空拳叩击下肢数遍。(3)屈髋屈膝:患者仰卧,医者立其右侧。医者双手托扶下肢,屈髋屈膝,屈伸回旋,活动腰骶数次;伸直下肢,拇指按揉阳陵泉、气冲等穴。(1)在治疗期间,应嘱患者避免腰部过度前屈和侧弯,尤其不能弯腰搬提重物。(2)睡硬板床,注意保暖。(3)推拿治疗时,可配合局部痛点封闭或热敷等。(4)髂腰軔带位置较深,在治疗时不要用蛮力,以防损伤体表肌肤。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vxshes.com/dzjxby/14256.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