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过于温饱的“放纵”生活,也让各种慢性疾病接踵而来,就比如说让人闻之色变的“痛风性关节炎”,使患者“疼”到苦不堪言。目前我国痛风性关节炎患病率约为1%~3%,呈逐年上升趋势,多发于40~60岁男性,但有向年轻化发展趋势。
海慈医疗集团风湿免疫科副主任张茂全副主任医师介绍,体内尿酸生成过多,排泄减少,使体内处于高血尿酸状态。在一定的诱因的激发下,比如一些感染或者大量的高嘌呤饮食的摄入,剧烈运动后以及药物的一些影响,导致尿酸盐结晶容易析出,沉积在局部组织,出现急性关节炎的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的分类可以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和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常与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相伴发生,继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多数由患者自身疾病导致,如肾脏疾病,利尿剂或化疗药物等等。
高血尿酸状态可以是无症状的,但可在一次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情况下,凌晨某个关节突发疼痛而惊醒,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局部发热、红肿。
60%~70%首发于足部第一跖趾关节,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缓解后,不定期反复发作。慢慢地,在耳廓、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形成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这就是痛风石。
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到目前为止,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高危人群需要密切